“一次试管失败到底损失有多大?是不是都打水漂了?”
这是很多家庭在第一次失败后,憋
不住发出的质问。钱花出去了,身体也折腾了,可结果却是空的。
本篇文章将直面这个问题:一次试管失败到底亏在哪?是不是可以避免?
我们将带你拆开看,你真确花的钱,到底流向了哪里,又能不能让它花得更值。
一、药费花了最多,却没有产出
不夸张地说,试管失败后大笔的成本就是药费。一轮促排下来,动辄几千到上万元。
国产药为主:平均6000–9000元/周期
进口方案为主:可达15000–20000元/周期
但问题在于:
很多人促排方案不是为她个人设计的,而是“标准模板”套用,导致:
用药剂量不合适,卵泡长不齐
取卵数量少或质量差
有的甚至出现“空卵泡”或“取卵失败”
这意味着,你本该用这些药换来3–5枚,结果一枚也没保住。
二、筛查费用白花,移植失败打回重来
如果你选择的是三代试管,做PGT染色体筛查本是提升成功率的重要步骤。但在很多失败案例中,我们发现:
筛查做了,但移植配套没跟上(如内膜状态不理想、移植窗口错位)
或者筛查之后剩下可移植胚胎太少,几乎没有复盘空间
比如你做了一轮PGT,花了2.5万元筛查了5枚囊胚,只剩下1枚可用,结果一次移植失败——整个筛查就“废了”。
筛查本身没错,错在没有做好整体周期规划,让筛查效益大化。
三、没有提前设置“失败缓冲机制”,导致全部推倒重来
最烧钱的,其实是这一点:
没有设计“失败之后怎么办”的预案。
很多低价套餐只包含一次移植,失败后重新算钱、重新建档、重新促排,一切从头来。
等于你花了十几万,只获得了一次机会。
而有些家庭,则选择更有弹性的周期安排——
一次促排,多冻几枚胚胎
预留两次移植机会
医生随时根据情况调整方案
即使失败,也能用剩余胚胎继续,节省重启成本
这样的设计,即使第一次失败,也不会“打回原点”。
试管失败一次的真实代价不止费用,还有时间和信心
从统计角度来看,超六成试管客户需要两轮以上周期才能成功。
但问题是,大多数人“把第一轮当成少有一轮”,一旦失败就陷入非常焦虑与否定。
重新等待下一个周期,至少需要休养2–3个月
时间的推移会进一步影响卵巢功能与年龄窗口
信心崩塌后,很多家庭就此放弃
一次失败并不可怕,真确亏的,是“没有做好下一步准备”。
如果你已经经历过失败,这次不要再“裸奔上阵”了
你可以复盘:
是哪个环节出问题?胚胎质量、子宫环境、用药节奏?
是否选择了经验不足的机构或医生?
是否为了压价而错过了关键检测与技术环节?
点击在线咨询,我们可以协助你:
评估上一轮失败的根本原因
优化下一轮策略,避开“重复踩坑”
对接具有失败重启经验的医生团队,制定专属周期节奏
写在最后:试管失败不等于一切白费,但请别再犯第二次同样的错
一次失败可能是必经之路,
但把钱、希望、时间都投入在同样的错误上,才是真的“亏”。
让失败变成经验,不让代价再次发生。
你可以失败一次,但这次,请赢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