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打算赴哈萨克做第三代试管婴儿的家庭,都会被一句话吸引:“全包15万,一次成!”
听起来是不是很划算?但实际案例却频频“翻车”——本来谈好的15万套餐,最后一算账花了25万还没怀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全包”真的是全包吗?
本文将拆解哈萨克试管婴儿费用中那些常被忽略的“灰色地带”与易被误解的费用陷阱,帮你避坑省钱不踩雷。
“全包”套餐到底都包含了哪些内容?
市面上很多所谓“全包15万”套餐,大多只涵盖以下基础内容:
医疗方案设计与问诊费用
促排卵药物(首周期常规剂量)
取卵+胚胎培养+PGT筛查一次
一次鲜胚或冻胚移植
基础翻译与陪同服务
部分住宿/接送服务
乍一看确实很齐全,但问题在于:真实治疗周期远比“标准套餐”复杂得多。
那多出来的10万,到底花在了哪?
我们来逐项分析导致“15万变25万”的常见原因:
1. 药物剂量超标,追加费用上千至上万
“套餐药”通常是低剂量促排方案,一旦遇上卵巢反应不佳(如高龄、低AMH等),医生会建议加药,而这笔钱很少提前说明。
2. PGT胚胎筛查数量超出“限额”
有的套餐含“PGT 5枚胚胎”,但实际培养出8-10枚,超出部分每枚按800-1500元收费,一下多出几千块。
3. 冻胚+二次移植费用未包含
很多人首移未成,需要保存胚胎+再次移植,但套餐仅含“鲜胚一次移植”,二次移植还要再交1-2万元左右。
4. 隐性项目:保存胚胎年费、翻译陪诊升级费、签证加急费、药品进口费等
这些看似“小数目”的花费,累计下来可能多出2-3万元。
5. 附加检查与治疗
比如宫腔镜、免疫治疗(例如打免疫球蛋白)、ERA检测等,都是根据个体情况追加,每项几千不等。
6. 因个体情况转试管/助孕方案,费用成倍增长
一些高龄患者开始选择自卵试管,失败后转试管或辅助生殖,费用直接飙升至25万以上,这在“套餐说明”中也不会提前提及。
为啥医院敢打“全包15万”的旗号?
这其实是营销上的一种话术包装策略:
吸引用户初步咨询,降低心理门槛
等用户实地赴诊后,逐步“按需追加”
多数签订合同是按阶段性付款,前期付出已高,用户很难中途退出
换句话说,全包费用只是“最低理想路径”的花费,但现实中,几乎没有人能按这条路线完成整个周期。
怎么做,才能让试管预算不“踩雷”?
第一,看清“全包”字样后的小字说明
比如“限一周期”“不含额外药费”“不含二次移植”等,建议让机构提给明细清单+纸质合同。
第二,问清退费条款和失败.机制
是否包含“失败可延期二次移植”“胚胎数量不够是否退差价”等,不要只看开始
报价数字。
第三,评估自身身体情况,匹配真实预算
高龄、低AMH、有免疫或子宫问题的家庭,不适合只看最低报价,而要结合个性化需求制定“动态预算”。
第四,找值得信赖的服务商协助
如果担心与医院沟通有障碍,可考虑试管咨询机构,由专业团队协助你筛选、报价对比、跟进每个关键阶段,避免预算黑洞。
结语:全包不是误导信息,但一定不是“全部”
“全包15万”并不一定是谎言,但确实不代表你能用15万搞定整个三代试管流程。
在试管这条路上,聪明的选择不是看谁报价最低,而是看谁提前把所有环节都告诉你,让你心里有数。
如果你正准备赴哈萨克试管,又担心被隐性 费用拖累,不妨咨询专业顾问,免费帮你拆清费用构成,最适合你的预算方案,帮你花得安心,花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