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事说她花了22万做三代试管,结果没成功,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办。”
“明明别人只花13万就成了,为什么我花得多反而还失败了?”
这是很多人在试管助孕中会遇到的疑问和情绪。确实,在吉尔吉斯,并不是钱花得多就一定成功。
这篇文章,我们就通过真实失败案例,把20万+预算是怎么被一点点拉高、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拆解给你看。
失败案例背景
女方年龄:38岁,AMH 0.65,基础卵泡少;
男方:轻度畸形精子症;
既往国内试管失败2次,选择吉尔吉斯尝试第三代方案;
目标:通过PGT筛查实现优生优育,一次性解决生育问题;
最终结果:一次促排效果不佳,仅获2枚胚胎,PGT后无可移植胚胎;二次周期补做后移植失败。
总花费达21.8万元,且未成功妊娠。
全流程费用拆解(失败案例)
医疗主项费用:共计10.5万元
两次促排:4.2万元(使用高剂量进口药物)
胚胎培养及两轮PGT筛查:4.8万元
一次移植失败+一次保存胚胎管理:1.5万元
药物与营养补充:2.8万元
包括补卵药物、辅助营养方案(辅酶Q10、DHEA等)
个性化荷尔蒙管理方案多次调整
住宿交通服务费:5.1万元
停留周期超长(总计52天),期间含两次往返机票
酒店升级、专车服务、翻译团队费用较高
情绪管理与心理支持费用:3000元
个别机构安排心理疏导及抗焦虑治疗(自愿付费)
其他支出:3.1万元
包括保存胚胎管理、实验室复核、未使用胚胎转运等非必要服务
签证延期、流程延迟带来的附加开销
合计:约21.8万元,未获得妊娠结果。
问题出在哪里?
从上面费用拆解可以看出,花得多,失败的核心原因在于——花得并不准确 :
身体基础较差却未提前充分评估
明知高龄+低卵储备是试管风险高人群,却没有在赴诊前做充分评估,第一次促排几乎是“试试看”的状态,周期直接浪费。过度依赖补药+高价服务
药补并不能解决根本卵子质量问题,而服务升级并不提升成功率。时间、情绪、营养都堆上了,但没提升胚胎可用率。两次促排未及时调整方案
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更换促排策略或考虑试管等辅助方案,选择复做第二次,结果几乎一致,白花冤枉钱。没有底线设定机制
周期失败后没有“是否终止”的决策点,越失败越不甘心,越花越多,最终陷入“边花边赌”的情绪循环。
为什么别人花13万成功,她花22万失败?
最根本的差别,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三点:
身体条件差异:年轻+激素好+配合度高,成功率自然高;
方案匹配度:有些人从一开始就选了适合自己的方案,而不是“高配堆满”;
机构服务质量:有些.只关注你愿意花多少钱,而非你真确适合什么流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不是预算高才成功,而是预算能不能准确 命中需求。
你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同样的失败?
先做身体评估,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方案;
设置预算上限和失败节点,明确是否接受复做;
不选费用“堆料式”机构,选能提给清晰预测和风险评估的服务团队;
如果年龄较大或失败史较多,优先考虑二合一高配方案或合理使用辅助技术。
结语:试管的失败不是因为你没花钱,而是花得不对
很多人做试管走到中期才意识到:钱并不缺,真确缺的是方案策略+科学判断+适配节奏。
做试管不是拼费用,而是比谁更清醒、更懂选择。
如果你也担心自己会“越做越贵、越做越失败”,欢迎点击页面【在线咨询】,我们会为你提给一份失败案例风险评估模板+成功方案比对图表,帮你科学判断自己的试管路径能不能“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