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型套餐真能全流程搞定三代试管吗?”
“报价9.8万,到底是做得了,还是进去再加一堆钱?”
随着越来越多机构推出“亲民价”三代试管方案,预算型套餐成为不少家庭的优选。但问题也来了——
报价低≠最终花费低,一些套餐表面费用动人,实则“核心服务缩水”,治疗过程中还需频繁加价。
本篇就来带你拆解:市面上热门的三代试管预算型套餐,到底包含哪些?又有哪些“雷点”要提前避开?
一、预算型套餐通常包括哪些核心内容?
大多数宣传中的“基础型三代试管套餐”,一般包含以下项目:
一次促排卵治疗(基础药物)
胚胎培养与PGT-A筛查(多数仅含3枚)
一次鲜胚移植
部分生活协助服务(如医院接送)
医疗翻译与就诊安排(部分为线上)
看起来流程完整,但其中隐藏了不少“压缩成本”点,例如:筛查数量少、无保存服务、移植仅是一次、身体条件不适配的情况不提醒等。
二、预算型套餐常见不含项目:这些才是花钱大头
额外PGT筛查胚胎
基础套餐多数只含3枚筛查,每增加一枚约2000–2500元,做一次往往要多筛查3–5枚。第二次移植(保存)
如果第一次失败,二次移植通常需额外加价,费用约在1.5–2.5万元。保存管理与胚胎保存费
有的套餐不含保存胚胎保存费用,按年计费,每年2000–4000元不等。签证/翻译/陪诊等服务
部分套餐服务标准较低,如接送仅是一次、翻译为线上指导式,若需升级到全陪,可能需加收数千元。促排药物升级费
基础型套餐通常配备普通国产药,若需进口或调整方案,费用需另加1–2万元不等。
三、哪些人群不适合选择最低配预算套餐?
高龄女性(≥38岁)、AMH<1.0
多囊、卵泡少、需二促合并筛查
有失败史/反复种植失败者
遗传病携带者、染色体异常家庭
精子质量异常,需要ICSI/IMSI技术者
这些人群在治疗过程中极易遇到“套餐外加价”环节,原本9.8万元的套餐,最后花费超13万非常常见。
四、预算型套餐适合哪些家庭?如何用好?
适合人群:
年龄≤34岁,卵巢功能正常
初次尝试做试管、无重大病史
预算确实紧张,但身体条件较好
有心理准备接受一次鲜胚失败的风险
使用建议:
明确询问套餐是否封顶、是否能签补充协议
筛查是否可以加价封顶,例如6枚筛查上限
评估自身移植机会是否足够,是否包含保存移植
结语:预算型套餐可选,但需有“明白账”与“风险意识”
三代试管不是拼谁花钱少,而是拼谁花得更明白。
低价套餐不是陷阱,但适合的是身体条件优、心理承受强、预算刚性的用户。一旦你的身体情况不符合套餐默认假设,就很可能在“低开高走”的路上不断加钱,失去原有的预算优势。
想知道自己是否适合某个套餐?欢迎点击【在线咨询】,我们会结合你的身体报告与预算情况,帮你梳理是否能“用好低配,不踩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