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门四大禅师】,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佛门四大禅师:中国佛教六大高僧(排名不分先后)
- 2、佛门四大禅师,达照法师一家向佛
1、佛门四大禅师:中国佛教六大高僧(排名不分先后)
1.法显---佛教取经第一人
(334—420),山西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法显等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
2.鸠摩罗什---三藏法师第一人
(344-413), 祖籍天竺,出生于西域龟兹国(新疆库车)。
鸠摩罗什自幼天资超凡,半岁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开始博览群书,七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师第一人,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翻译学鼻祖,语言学大师。
3.菩提达摩---中国禅宗的始祖
南北朝时期来到我国的印度高僧,相传达摩是《易筋经》的撰写者,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将佛教禅宗带入中国的布道者,拥有诸多神奇传说的人物,中国佛教的一世祖师。空相寺是大师弘汉葬身之处,来此寻根问祖古老的空相寺过去是佛门 圣地。
4.智顗---智者大师、天台大师。
(538-597),中国佛教天台宗实际的创始者。隋代荆州华容(湖北公安县)人。
智顗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发明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体系。他成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始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称为天台宗。因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故亦称法华宗。他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发明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道理。
5.玄奘---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
(602-664),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河南偃师)
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至天竺学习佛教。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
6.慧能---禅宗六祖
(638—713),唐代岭南新州(广东新兴县)人
一天,五祖弘忍集合门人,要大家作一首偈,察看各人的见地,以便付法。大家仰望着神秀,作为东山会下的教授师,神秀并没有自信,可又不能不作偈,于是将偈写在廊下的壁上。惠能知道了,以为神秀偈没有见性,也就作了一偈,请人写在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2、佛门四大禅师,达照法师一家向佛
达照法师一家人成为佛教界的焦点,全家共有六口人,有五人出家传承佛陀慧命,这个佛教化家庭福德深厚,让十方信众赞叹不已。
达照法师出家33年,在佛教事业发展方面贡献极多,影响广泛。先后出任山东省元音寺住持、温州市妙果寺方丈、文成县安福寺住持、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浙江佛学院温州佛学院副院长、温州佛教永嘉禅学会会长等多种职务。
1972年,达照法师出生于浙江省温州文成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俗家姓林,笔名天台子。幼年时天资聪慧,善根深厚,平时乐于助人,是父母心中最乖巧的孩子。
达照法师的母亲和奶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受慈母的影响,达照法师经常进出寺院礼佛,八岁会背诵《大悲咒》、《心经》,平时在家也会与哥哥姐姐模仿出家人行道。
达照法师是家里最早出家的一个,大概在九岁左右,有一天,他的奶奶沐浴更衣,端坐在榻上专心念佛,然后告知家人这几天就要走了,由于奶奶在临终前能够预知时至,使全家人都感到十分震惊。
在此,达照法师觉得奶奶临终前的情形不可思议,心中带有诸多的疑问和不解。后来,他去了离家不远的寺院当义工,有幸看到《觉海慈航》、《阿弥陀经白话解》两本佛教书籍,阅读之下感触很深。
1989年,达照法师深感世事无常,萌生脱俗之念,征得父母的同意后于浙江省文成县大峃镇披剃出家,师从了识老和尚,赐法名为“达照”。
出家后,达照法师随师父在寺中学习佛门礼仪,稳固根基。不久,先后于福州鼓山佛学班、栖霞山佛学院、中国佛学院深造,学习期间在宝华山茗山大和尚处受具足戒,正式成了一名比丘僧。
然而,达照法师出家不到两年,姐姐在他的影响下也出家为尼。起初,达照法师刚出家那天,姐姐是比较反对的,姐姐认为出家会给乡邻带来笑话,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反对弟弟出家,自己也出家。
达照法师出家一段时间后,姐姐的情绪很不稳定,烦躁的内心显得有些孤僻。有一次,达照法师回家看望姐姐,分享出家后的生活以及教她念《大悲咒》,姐姐越听越觉得有趣,也想去体验一下寺院清净的生活。
不久,达照法师的姐姐来到他所在的七甲寺,才住上一个星期左右,她就学会了诵读《阿弥陀经》以及一些简单的经咒。随着菩提善根在慢慢地发芽,在法雨的滋润下,开始有了一丝丝生机,姐姐从此对出家生活越来越向往。
由于男众寺院不方便女性居住,达照法师便介绍姐姐到真如禅寺了真师太那里暂住。谁知,姐姐竟然在真如禅寺落发为尼,先后取法名为“则明、门道”,数年后于云门寺的小西天受了三坛大戒。
姐姐出家后,弟弟也随着出家。达照法师自出家后饮食不规律,中午吃剩下的饭,到了晚上就炒热了吃,慈母看到了非常心疼,于是就让弟弟在假期期间到寺院里煮饭给哥哥吃。
弟弟来了之后,很快就融入寺院同修们早晚课念经唱赞的生活,过不了多久,达照法师的弟弟萌生退学出家的念头,于七甲寺找到了识老和尚为他剃度,不料被二哥知道,二哥把他拉了回去。
后来,达照法师的二哥患病去世了,父母在家盖了一个小庙,弟弟也天天帮忙修建,当小庙建好之后,弟弟又去七甲寺找师父剃度,可是达照法师当时并不接受弟弟出家,认为出家不易,担心弟弟受苦。
在万般劝说之下,弟弟始终都坚定出家的决心,达照法师拿他没有办法,只好顺从他的选择。不久,弟弟便在七甲寺剃度出家,取法名为“达空”。意指“照见五蕴皆空,先是照,然后空”。
达照法师的大哥原本是一名宰牛的屠夫,被他宰杀过的牛不计其数,惨不忍睹。有一次,他的大哥正好要宰杀一头母牛,被一旁小牛的行为所感动,因此放下屠刀,改行别的行业。
那年正逢达照法师在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学习,大哥过去看望他,并说明宰杀母牛时的感人事迹,达照法师听后非常开心,认为大哥的思想已经觉悟了。辞别后,他告诉哥哥将来一定要好好地修佛,洗清过往的罪业。
然而,达照法师的大哥回去后整个人变化很大,去一座山中归隐许久,后来至大罗山找弟弟达照法师,表明一心向佛的来意。那年,正逢达照法师要去中国佛学院读书,他告诉大哥回来再作决定,不料学业圆满返回,大哥已经在七甲寺出家为僧,法名为“达贤”。意指“不能成圣,也能成贤”。
此时,达照法师的慈母已经年过六十,眼见孩子们都已经出家修道,自己也了无牵挂,于是决定遁入空门一心学道。可是,达照法师兄弟几人都反对母亲出家。
达照法师认为,母亲的年龄有点大,出家智慧难开,加上身体又不好,出家后没人照顾,只能依靠常住僧团护持,作为子女表示比较担心。
不过,达照法师的母亲并不因为孩子们的反对就此放弃出家的念头,她说自己在早年经历坎坷,于十二岁就已经发愿出家,如今你们都去出家了,怎么能落下我呢?说完,达照法师兄弟几人甚为感动,最终答应母亲落发出家。
在达照法师的帮助下,慈母顺利于一处庵堂出家为尼,出家后不久后受了三坛大戒,成为如法的比丘尼。一家六口人,五人先后出家,与佛同道,他的父亲虽然没有剃度,但也早已皈依佛门,在一家寺院成了一名虔诚的佛教居士。
出家33年,达照法师全家都在为佛教做事,先后出版多部佛教经典,创办“安福利生功德会”,开展禅修、养生、怀老、慈教等四大志业。同时加强世界各国佛教文化交流,与各国佛教界达成了友好的发展。
这些年来,达照法师一心致力传承天台、净土、禅宗三大法门的弘扬,讲经说法不不知疲倦,弘法足迹遍布海内外各地,曾应邀赴众多丛林、团体弘法讲座,于演讲中不断提倡“教观并重、指归净土”,特殊的讲经说法方式深受大众喜爱,弘法音像广为传播,受益者不计其数。
本文关键词:佛教四大禅林记忆口诀,中国四大禅师,佛教四大禅林,四大禅宗,佛教四大禅宗。这就是关于《佛门四大禅师,中国佛教六大高僧》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