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林外史市井高人人物分析】,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儒林外史市井高人人物分析:世相:我眼中的市井奇人
- 2、儒林外史市井高人人物分析,市井一等下流人物
1、儒林外史市井高人人物分析:世相:我眼中的市井奇人
市井之间,爱风传奇事,越是曲折离奇的故事,越让人听得欲罢不能;市井之间,也爱议论奇人,越是特立独行、绝技傍身的人越让人津津乐道,这在不少文学作品中都有涉及。譬如汪曾祺《陈小手》中的陈小手,一个男人有着高超的接生技术;又如冯骥才《神鞭》中的傻二,一根辫子堪比神鞭。此外,像王二、泥人张、杨巴等市井奇人,亦是形象鲜明,各有特色。
我也曾对这些奇人奇事颇为向往,想象自己不经意间就碰到几个市井奇人,无奈奇人未见到几个,怪人倒是遇到挺多。有痴迷彩票散尽家财的,每日骑着电动车走街串巷,车后撑着一杆大红旗迎风招展,上书“必中头奖”四个大字——这是痴人;有举着牌子宣称证伪了相对论或者发明永动机的——这是妄人;有练气功觉得自己开发出了特异功能要拯救世界的——这是浑人;也有号称身怀绝技,可以“鼻子喝鸡蛋”“空手撕脸盆”的——这是江湖人。以上种种,算不得奇人,不值得多言。
说到底,还是得搞明白奇人究竟“奇”在何处。
奇人之奇,首先在于有一门可以安身立命的高超手艺。奇人多是手艺人,要在市井间生存,自然要有生存的技能,技能手艺的高下,决定了生存境遇的好坏。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说旧时天津卫码头上的手艺人为了生存,必须要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待着”。唯有超乎寻常的技艺,才能换得别人的尊重,挣下一份声名,江湖上叫“响了万儿”。响了万儿以后还不能固步自封,须得仔细钻研,否则江山代有才人出,指不定哪天就被别人超了去。像泥人张的手艺,便与今日网上所推崇的日本“寿司之神”“天妇罗之神”的手艺无二样,是精益求精,细细打磨成就的声名。
奇人之奇,也在于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如履薄冰,却努力保持自身的尊严体系。市井间的奇人,身份并不高贵,加之又要讨生活,一个不小心连性命都丢了。《陈小手》中的陈小手,接生技艺高超,白马銮铃,活人无数。救了联军团长的太太和孩子,却被团长一枪毙掉,因为“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环境如此恶劣,奇人却也未必畏畏缩缩。《泥人张》里边,地头蛇海张五屡次羞辱泥人张,扬言“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次日泥人张就在杂货摊上摆出百多个海张五的泥人,上书“贱卖”二字。这体现的就是奇人的尊严体系:凭着手艺吃饭,并不求谁怵谁。
奇人之奇,最重要的就是虽然身处市井,操劳谋生,却依然精神自由。吴敬梓《儒林外史》最后写儒林寂寞,市井间却出了四位奇人:写字为生的季遐年,卖火纸筒子的王太,开茶馆的盖宽以及当裁缝的荆元。这四人要么家道中落,要么操持贱业,却在琴棋书画之道上各有所长,安然自足。只因“不贪你的钱,又不慕你的势,又不借你的光”,“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不快活?”精神自由,市井虽小,心中广阔。
故此,贪图捷径、哗众取宠,称不上奇人;卑躬屈膝、甘为玩物,称不上奇人;蝇营狗苟,随世浮沉,称不上奇人。纵然未遇奇人,此中道理却值得思索。
2、儒林外史市井高人人物分析,市井一等下流人物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不遗余力地刻画了读书人的丑态。
他们的堕落,正是那个时代的反映。
周进六十多岁,都未进过学,路过贡院,痛极而疯。
范进五十多岁,受尽白眼,终于中举,喜极而疯。
作者在写暮年登第的二人时,有委婉的批评,但更多的是深切的理解和同情。
当写到一些年轻人醉心名利时,作者则表现出明显地嘲弄和痛心。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匡超人和牛浦。
匡超人是乐清县的一户农家子弟。
他事亲极孝。
父亲生病卧床不起,每次解大号,匡超人都让父亲骑在自己身上。
他天赋极高。
在杭州,景兰江给他一本《诗话入门》。匡超人读了一个晚上,从来不会作诗的他,第二天,竟然可以连诗,而且做得很工整。
他勤奋好学。
家里不幸着火后,他带着父亲住在庙里,夜里都要读书学习。
被路过的知县听到,破格发帖让他去考试。
也考中了秀才。
作者写这个时期的匡超人,明显是在赞美他。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纯朴、善良。
像一块未被世俗沾染的璞玉。
可到了匡超人中了秀才后,语锋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的转变。
赏识匡超人的县官被人诬陷犯了事,匡超人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安危。
这时,暴露了他的自私、怯懦的人格黑暗面。
在这之后,他的所作所为更是放大了这个黑暗面。
在潘三的“提携”下,匡超人学会了伪造文书、替人考试等等违法乱纪事。
当潘三落难后,匡超人对曾经的恩人,选择了落井下石,逃之夭夭。
作者将匡超人的生活一分为二,一面是未开化的纯真善良;一面是受教育后的虚伪堕落。
写完匡超人之后,作者紧跟着写了另一个青年——牛浦。
如果说在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的时候,作者是有过纠结和矛盾的话。
那么,在写牛浦时,作者是非常的坚定。
他对牛浦的嘲弄和厌恶要远在匡超人之上。
牛浦和匡超人出身相似,都是贫寒,稍有文化,后变得无耻无赖。
不同的是,牛浦的本性中缺少匡超人的善。
牛浦的出场,是在甘露庵。
那时的他在寺庙门前读书,是老和尚眼里勤奋好学的青年。
老和尚很信任他,在出门前,把看守寺庙的任务托付给了他。
这时,作者突然揭开了他的真面目。
“牛浦自心里疑猜:老师父有甚么诗,却不肯就与我看,哄我想的慌。仔细算来,三讨不如一偷。趁老和尚不在家,到晚,把房门掇开,走了进去。”
原来,勤奋好学是假象,牛浦竟然是一个惯偷。
他和匡超人有着天壤之别。
匡超人是在中了秀才,见了文人世界的虚假后才堕落。
而牛浦却是一个天性卑劣的小人。
牛浦出身平民,可是他却看不起跟他同样出身的人。
董知县慕名前来拜见,牛浦竟然高高在上地嘲弄自家舅丈人:
“董老爷看见了你这两个灰扑扑的人,也够可笑的了。”
甚至还用老爷的口吻来训斥他们:
“明日向董老爷说,拿帖子送到芜湖县,先打一顿板子。”
世间还有如此可恶的事情吗?
跟舅丈闹翻后,他想着投奔董知县,于是卖了甘露庵的香炉等物品。
甚至都没有知会新婚妻子,就不告而别了。
冷酷无情可见一般。
牛浦后来的所作所为,更可见他下流的人生。
被牛玉圃派人将他扔进了粪坑;不顾家中原配,停妻另娶;打着与董知县交好的旗帜,到处打抽丰------
与匡超人的堕落,给人造成了遗憾不同,牛浦是一个让人痛恨的角色。
作者毫不掩饰对他的厌恶。
牛浦也无愧于是全书中最下流的人物。
匡超人原本是一个上进有为的青年。
其实他可以安安稳稳过完他平静的一生。
可是,他遇到了马二先生。
马二先生告诉他,最大的孝顺就是考科举。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马二先生是好意,没想到好心办了坏事。
在尝到名利的甜头后,匡超人开始一步步堕落。
再加上潘三的引诱,让没见过世面,对金钱极度渴望的匡超人彻底迷失了方向。
考科举是为了钱,帮潘三做坏事也能得到钱。
而且,这个钱来得更快,更容易。
在金钱面前,匡超人被俘获了。
匡超人的堕落,外因的作用更大。
而牛浦的下流,则是骨子里就有的。
牛浦自幼是跟着祖父长大的。祖父是一个非常老实淳朴的人。
那为什么教育出来的牛浦会是一个欺世盗名之人呢?
其实,作者在牛浦这个人身上,向读者解释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力。
在之前的篇章里,我们都已经能清楚地看到这个社会。
周进和范进还不足以反映这个社会的问题吗?
在读书人的世界里,科举考试的胜利者才能存活。
那些失败者受尽了世人的冷眼。
嫌贫爱富是世人常态,追名逐利是生存法则。
有钱的是大爷,没钱的是孙子。
甚至会受到来自亲人的鄙视。
在这样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匡超人和牛浦自然不能幸免。
牛浦看到了牛布衣的诗作,恍然大悟:原来写诗也能出名,也能攀上有钱有权的人。
他的攀富心理暴露无疑。
在船上,他遇到了牛玉圃。
牛玉圃靠着依附盐商万雪斋为生。
牛玉圃的夸夸其谈,让牛浦心生向往。
他开始向牛玉圃学习,奈何自己见得世面太少,还是在万雪斋面前丢了丑。
牛玉圃对牛浦很失望,就责骂了他几句。
可是,没想到卑鄙的牛浦竟然就怀恨在心。
他利用万雪斋与程明卿的一段往事,让牛玉圃失去了万雪斋的信任。
作者安排这一场闹剧,可谓用心良苦。
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
自愿爬进去的牛浦,心甘情愿地放下做人的尊严。
像这样卑劣无行的人,活该被牛玉圃派的人扔进粪坑。
吴敬梓在这本书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读者:科举制度的罪恶。
在这个污浊的社会,名利毒害了大众。
谁也不能逃脱金钱的牢笼。
代表着社会希望年轻人,在制度前面丢失了做人的尊严。
埋葬了他们的良知,这样的制度还有什么值得留恋?
唯有打破它,才会有真正的出路。
匡超人的父亲临死之前对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将来读读书,会上进一层也不可知,但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
对于孝子匡超人,匡父临死前为什么这么不放心,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老父亲见多了社会上攀附权贵的丑态,故而发出这样的担忧。
更重要的是,匡超人暴露出的野心:
“这匡超人精神最足:早半日做生意,夜晚伴着父亲,念文章,辛苦已极。”
“匡超人虽是忧愁,读书还不歇。那日读到二更多天,正读得高兴。”
是什么让匡超人不再安分做生意?
是马二先生的教导——只有读书才能带来最大的利益。
匡超人是个农家子弟,他什么都缺。
马二先生在恰当的时候,于他饥饿的心田里,埋下了一颗有毒的种子。
至于牛浦,读者不会那么遗憾。
因为这个人物根基就是坏的。
他是众多年轻中的一群——代表了邪恶和堕落。
当然,没有社会的催发,牛浦也不会如此下流。
这些人,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会死咬住不松口。
他们投机冒险、冷酷卑鄙,却如愿在上流社会站稳了脚跟。
这也是这本书伟大之所在:不避讳,不粉饰,真实的社会不就是这样吗?
本文关键词:儒林外史市井小人人物形象,儒林外史市井中人人物分析,儒林外史市井高人人物分析概括,《儒林外史》中的市井奇人,儒林外史市井高人人物分析。这就是关于《儒林外史市井高人人物分析,世相:我眼中的市井奇人》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