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g20峰会杭州会标,安徽老乡主导设计亚运会徽

关于【g20峰会杭州会标】,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g20峰会杭州会标:安徽老乡主导设计亚运会徽 此前曾设计G20峰会会标
  • 2、g20峰会杭州会标,会标上的桥不是断桥

1、g20峰会杭州会标:安徽老乡主导设计亚运会徽 此前曾设计G20峰会会标

日前,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揭晓,由中国美术学院皖籍教授袁由敏主导团队设计的作品“潮涌”被确定为会徽设计方案。此前,他还设计了G20峰会会标。袁由敏透露,亚运会会徽与G20峰会会标有关联因素,“多多少少想把相关的设计做成姊妹篇。”

安徽老乡主导设计亚运会徽

前天晚上,“潮涌”被确定为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

“潮涌”会徽的含义很丰富,其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太阳图形6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扇面造型反映了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着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则契合主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绿水青山展示了浙江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质,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人的精神气质。

“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收到了弟弟(袁由敏)的信息,才知道会徽是他主导设计的。”袁由敏的嫂子万玉华说,当时一家人都感到非常骄傲,也替袁由敏感到高兴。“2016年,他主导设计了G20杭州峰会会标,没想到两年后他又给了我们一份惊喜。”万玉华说,亚运会会徽设计成功很不容易,亚组委是面向海内外征集杭州亚运会会徽设计方案的,来自全球各地的设计爱好者都参与了,最终,袁由敏团队设计的会徽在4263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太不容易了。”

会徽创作经过数轮仔细修改

据介绍,袁由敏出生在巢湖市,现任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是国内知名平面设计师。

昨天,他告诉记者,今年1月,他的团队开始设计杭州亚运会会徽,一共设计了5个方案,每个方案都经过仔细修改。有时候,修改一度达到“举步维艰”的地步。在方案“卡壳”的关键时期,袁由敏对亚奥理事会及杭州亚组委的信任表达了谢意,“尤其感谢来自中国美术学院专家组的很多具体的修改意见。”袁由敏介绍说,是专家组的意见,让修改方案从举步维艰到柳暗花明,“每一条修改意见都让会徽的修改工作往前迈进了扎实的一步。”

袁由敏说,从会徽正式设计到顺利完成,历时半年,“鏖战数轮,终于顺利完成杭州亚运会会徽应标、设计与修改工作。”他说,很高兴能够把专业领域知识运用到具体生产项目中,“我们希望该会徽设计能够出色完成亚运会宣传推广及各项赛事赋予的各项使命,也希望该会徽与两年前杭州G20峰会会标一起,成为杭州人的集体文化记忆。”(万慧玲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 向凯)

来源:中安在线

2、g20峰会杭州会标,会标上的桥不是断桥

自去年12月1日,G20峰会会标发布以后,很多人好奇:它的设计者到底是谁?会标上的拱桥是杭州的断桥吗?昨天,我们采访到了G20峰会会标的设计者袁由敏,以及另外两位主创方宏章、隋焕臣。袁由敏是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专业老师,在之江·凤凰创意国际园开了一家工作室,取了个很有意思的名字“九月九号设计”。

g20峰会杭州会标,安徽老乡主导设计亚运会徽

g20峰会杭州会标,安徽老乡主导设计亚运会徽

设计草图

g20峰会杭州会标,安徽老乡主导设计亚运会徽

LOGO设计者隋焕臣(左)、袁由敏(中)、方宏章(右)。

从2000多份方案中脱颖而出

竞标结果公布的那个下午,袁老师至今印象深刻。兴奋之余,他和团队成员很快冷静下来: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创意在哪里?

袁由敏有经验,他设计过福州青年运动会、世博会生命主题馆等重大活动会标;对杭州也有感情,是在杭州生活了26年的新杭州人。

仔细研究了历届G20峰会的会标,在坚持功能性和辨识度大原则下,袁由敏和团队设计了7套方案(组委会要求不低于3套),造型都不一样,有三潭印月在西湖中的倒影、有折扇上的西湖,还有宝石山水墨画等。

G20会标设计是全球招标,共收到2000多份设计方案,之后开始由专业委员会进行层层筛选。

谁都不知道哪个方案能最终入选,袁由敏只知道,桥形意象的方案,一段时间就要修改一次,前前后后修改了7次。后来他才知道,在修改的过程中,这个方案从TOP100,一步步进入了TOP20、TOP5,最后到TOP3。

这个TOP3也是最后上报北京的方案,有以六和塔为主题、祥云为主题,还有一个就是袁由敏团队设计的桥形轮廓造型。

袁由敏说,直到公布前一周,我才接到有关微信,说中央领导签字确定,选用我们的方案。当时特别激动,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他一天天长大,展翅高飞。

会标上的桥 原型是杭州的哪座桥?

2016年G20峰会会标图案,由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G20 2016 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

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桥形轮廓,为什么要选择桥形形象?

袁由敏说,杭州,在《马可·波罗游记》里便被描述为“千桥之城”,大运河上有拱宸桥,苏堤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吊桥”,白堤上有断桥、锦带桥,苏小小墓旁有西泠桥等。桥是杭州特有的文化标志。

桥还有沟通的含义,桥是一种国际化的符号,全世界不管哪个国家的人民,都明白这个含义,它是连接双边、构建对话机制的载体,能够更好地诠释G20峰会的内涵。

很多市民认为,会标上的桥看着很像西湖边的断桥或者锦带桥。

袁由敏笑着说:其实会标上的桥,并没有原型。G20峰会是国际性的盛会,会标上的桥形,代表的是开放、包容和国与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这是一座精神之桥。

巧妙嵌入“中国”印章

会标上还有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印章。

在中国人的意识里,印章是个人信用的体现,合同等重要文书后面只要加盖印章,双方都要遵守。袁由敏说,把印章嵌入G20会标中,体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是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中国”印章,最初设计的是多个版本的“西湖十景”肖形章,后来在相关建议下,最后选用隶书,是因为汉隶看起来更有气质,更有中国美,也最能代表中国民族的气质。

设计过程中,每个细节都经过千锤百炼。

袁由敏说,对设计团队而言,设计过程中最困难之处在于,要让很多非专业人士了解到会标中线条粗细均衡度的把握。线条间的粗细涉及到1毫米与1.2毫米之间的关系,乃至1.2、1.1、1、0.9、0.98毫米或者更细的调整。

团队主创隋焕臣说,在设计过程中会将60种不同线条从粗到细全部打印出来,进行各种测试。在外人看来,这20根线其实平淡无奇,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背后我们做了很多细节处理,比如在拱桥线与“2”交叉的地方,会把拱桥线设计得细一些,消除交叉影响,保证有视觉上更清晰、更完整、更平衡的效果。

虽然七易其稿,但团队的意见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每次修改,专业委员会等都会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坚持的,最后也都保留了下来。现在我们看到的G20会标,其实也不是第七稿,而是第二稿。

本文关键词:杭州g20峰会标志图形的矫正,杭州峰会g20logo,g20杭州峰会会标的原型和寓意,g20峰会杭州会标寓意,g20杭州峰会的徽标设计灵感来源于。这就是关于《g20峰会杭州会标,安徽老乡主导设计亚运会徽》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k.jiuquan.cc/html-1762/
上一篇 红油的做法与配方调料,四川正宗红油的制作方法(面馆老板分享30年做法)
下一篇 六一居士是谁的称号,六一居士指的什么人(欧阳修为何自称“六一居士”)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