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鱼为什么不怕冷,哪种冷水鱼不怕冷(鱼类为什么很少被冻死)

关于【鱼为什么不怕冷】,哪种冷水鱼不怕冷,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鱼为什么不怕冷:鱼类会冷吗?河流都结冰的冬天,鱼类为什么很少被冻死?
  • 2、鱼为什么不怕冷,哪种冷水鱼不怕冷

1、鱼为什么不怕冷:鱼类会冷吗?河流都结冰的冬天,鱼类为什么很少被冻死?

对于大部分动物而言,冬天都是一个艰难的季节!

为了应对寒冷,许多冷血的爬行动物学会了冬眠,许多温血的鸟类懂得了迁徙,而大部分哺乳动物则是囤积脂肪,然后换一身更加暖和毛发来过冬。

所以,如果你在冬天变胖了,那是很正常的事,因为这是我们作为哺乳动物的天性。

然而,幸运的是我们有空调和暖气,好吧,这个是开玩笑的!

鱼为什么不怕冷,哪种冷水鱼不怕冷(鱼类为什么很少被冻死)

最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陆地上!

虽然水在0摄氏度以下就会结冰,而空气温度一不小心就到达0摄氏度以下。

但是,相对于生活在水下,我们这些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度过冬天还是有一个相对的“物理优势”,那就是热量在水中的传递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得多,这意味着我们这些陆地动物更不容易失去温度。

那么这就有了一个有趣的话题,那些一生都生活在水下的鱼是如何度过冬天的呢?为什么即便河面都结冰了,也基本没有看到鱼被冻死的呢?

如果你在冬天不小心被雨淋过,那你肯定能简单地感受到,冬天生活在水中得有多冷,鱼类究竟要如何应对这样的极端环境呢?

鱼为什么不怕冷,哪种冷水鱼不怕冷(鱼类为什么很少被冻死)

首先,鱼会感觉到冷吗?

大部分鱼类都是冷血动物,所以我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鱼类会感觉到冷吗?

可以肯定的是,鱼类可以感受到寒冷,而且十分敏感,因为即使是几度的水温差别,有时也能杀死它们!

所有鱼类都有一个最佳的水温范围,这取决于它们适应了什么样的环境。

鱼为什么不怕冷,哪种冷水鱼不怕冷(鱼类为什么很少被冻死)

比如,热带狮子鱼在24摄氏度左右的时候可能会“瑟瑟发抖”,而生活在北极的冷水鱼在这个温度下会“中暑”。

当冬天来临的时候,水温的变化其实不能超过它们的适应范围,不然它们也会被冻死或热死,我们很少看到鱼类被冻死,那是因为大自然十分高效,在鱼类变迟缓的时候,它就已经被捕食者吃掉了,那些被冻死的鱼也是早早就被吃掉了。

作为冷血动物,大部分鱼类没法让自己暖和起来,所以为了应对冬天,它们也需要一些自己的方式。

鱼为什么不怕冷,哪种冷水鱼不怕冷(鱼类为什么很少被冻死)

图注:为了产卵迁徙的鲑鱼

鱼类会迁徙

很明显,鸟类迁徙来过冬的方法是简单有效的方式,所以鱼类也会这一招,那些有足够体力,以及生活在足够宽阔水域中的鱼类都喜欢用这一招。

因此,生活在海洋里的咸水鱼经常会选择迁徙,它们的迁徙里程比鸟类更加惊人,有的算得上是环游世界。

不过并不是所有鱼类迁徙都是为了躲避寒冷,更多的迁徙是跟随食物,以及前往产卵地,不过即便目的是这两个,但水温也是它们迁徙的导向性因素。

鱼为什么不怕冷,哪种冷水鱼不怕冷(鱼类为什么很少被冻死)

图注:熊也不是真正的冬眠,它会在“冬眠”中生宝

鱼类会冬眠吗?

冬眠是冷血动物的惯用伎俩,但是鱼类不会冬眠,至少它们的这个模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冬眠。

对于那些只能“留守”的鱼类而言,它们中大部分都会进入一种类似冬眠的休眠状态,这种休眠状态有点像熊,而不是像蛇那样。

在这个状态下,它们身体的新陈代谢会变慢,并且停止主动捕食,有些鱼甚至把自己埋在泥里避免失去温度。

鱼为什么不怕冷,哪种冷水鱼不怕冷(鱼类为什么很少被冻死)

然而,如果它们感觉到危险或者有一顿唾手可得的食物经过它们面前,那么它们仍然可以瞬间醒来,逃跑或者吃饭。

而那些真正冬眠的动物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所以有些冬眠的蛇一不小心就被老鼠吃掉了!

在这个状态下,鱼类会变得十分迟缓,许多鱼类会在这个过程中饿死,以及被捕食者吃掉。

鱼为什么不怕冷,哪种冷水鱼不怕冷(鱼类为什么很少被冻死)

图注:月鱼是已知唯一温血鱼

改造自己并适应低温

有一些鱼适应了极端寒冷的环境,它们的身体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

比如蓝鳍金枪鱼,它们的身体可以承受相当大的温度范围,有时候甚至可以生活在接近冰点温度的水域,这是因为它们能主动让血液升温,就像我们这些恒温动物一样。

还有一种最有趣的鱼,为了适应低温,它们变成目前已知唯一一种温血的鱼,那就是“月鱼”。

鱼为什么不怕冷,哪种冷水鱼不怕冷(鱼类为什么很少被冻死)

这种温血的鱼是最近几年才发现的,长得轮胎那么大,它们可以用一对特化的鳍来给身体加热。

月鱼生活在深海,与一群像是吃了“迟钝剂”一样的海洋生物生活在一起(因为深海比较冷,所以深海动物都比较迟钝),由于月鱼能够让身体保持温度,所以它们行动十分迅速,在深海迟钝动物群体中,它们的捕猎优势非常明显。

对于大部分鱼类而言,它们没能主动制造热量,但是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组成上变得十分能够适应寒冷。

鱼为什么不怕冷,哪种冷水鱼不怕冷(鱼类为什么很少被冻死)

最后

水下的冬天是艰难的,鱼需要各种技巧才能生存,事实上,大多数鱼会同时使用以上三种策略(迁徙,休眠和改造自己)。

它们的做法可能是先迁移到湖底,因为那里的温度比较稳定,然后再睡一觉,尽可能地持久地忍耐寒冷,最终度过寒冷冬天。

2、鱼为什么不怕冷,哪种冷水鱼不怕冷

冷水鱼是鱼的一个种类,我们一般习惯性的将能在20度左右或以下生存良好的鱼类称之为冷水性鱼类。冷水性鱼类具有耐低温、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所以在饲养上相比于热带鱼类来说是比较省心省力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冷水性鱼类。


1、金鱼

金鱼起源于中国,是我国特有的本土鱼种,早在晋朝就有金鱼的文字记录了,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如今也是世界著名观赏鱼类之一。

金鱼的来源最早是由野生的鲫鱼经过我们人工驯化而来的,在经过我们漫长的时间人工驯化后,如今金鱼的品种和颜色已经变得丰富多样了。

鱼为什么不怕冷,哪种冷水鱼不怕冷(鱼类为什么很少被冻死)

金鱼作为冷水鱼的代表,其对对水温适应能力非常强,在0-39℃水温下都能存活(但在18-28℃间的温度较适宜金鱼的生长);喜欢偏弱碱性的水(pH值在7.5-8.0间),在食性上属于杂食偏肉食性。在饲养金鱼时,应该要做到勤换水,保证水中的有充足的氧气和干净的水质环境,每天最好有1-2小时的太阳光照时间,一方面可以利用阳光的紫外线杀菌,预防疾病,同时,太阳光照也可以让金鱼更好的发色,使它的颜色变得更加鲜艳美观。


2、锦鲤

锦鲤,原产地在中亚细亚,后传到中国,在近代时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目前世界上很多优良品种都是日本培育出来的,所以有很多锦鲤品种的名字都带有日本色彩(比如昭和三色、大正三色等),所以不同的品种的锦鲤在价格上也有很大差异,便宜的有2-30块就能买的,比赛级别的能达到上百万每条。锦鲤和金鱼一样对对水温适应性强,可生活于5-30℃水温环境(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1-27℃),喜微碱性、低硬度的水质环境,为杂食性鱼类,生性温和,喜群游,饲养难度不大。

鱼为什么不怕冷,哪种冷水鱼不怕冷(鱼类为什么很少被冻死)


3、中国斗鱼

中国斗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栖息于水沟、池塘及稻田等小型静水水体中,中国斗鱼属于杂食偏肉食性的鱼种,对环境要求并不苛刻,其适应能力非常强,即使在浑浊的脏水中也能生存下来,一般温度4-31℃之内都能成活,(24-27℃时较适宜其生长);水质pH值以中性水为宜(pH值在6.5-7间),中国斗鱼是夜间性活动的鱼,喜阴暗的环境,所以在饲养时可以在鱼缸中多种植水草,以模拟原生环境;中国斗鱼和泰国斗鱼一样,都是生性好斗的,但不同的是,中国斗鱼可以适当的群养;还有一个注意事项就是,当中国斗鱼受到惊吓或环境发生改变时时,会发生跳缸现象,所以饲养的时候,可以给鱼缸加个盖子,防止跳缸惨剧的发现。

鱼为什么不怕冷,哪种冷水鱼不怕冷(鱼类为什么很少被冻死)


4、白云金丝鱼

白云金丝鱼又称唐鱼,是我国本地鱼种,分布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栖息地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野生种群数量稀少,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市面售卖的都是人工繁育的品种。白云金丝鱼喜弱酸性水质,温度在8-33℃都能成活(24-26℃时较适宜其生长),而且当温度降至5℃时,也仍能正常生活,可见其强大的生命力;其性情温和,属于中上层鱼,对于水质和食物要求也不高,只需正常定期换水即可。

鱼为什么不怕冷,哪种冷水鱼不怕冷(鱼类为什么很少被冻死)


5、爬岩鳅(吸鳅、琵琶鳅)

爬岩鳅主要分布于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体形酷似琵琶,所以也叫琵琶鳅,适宜水温在18~28℃,爬岩鳅在食性上属于杂食性鱼,栖息于水流湍急、多砾石的山涧溪河中,在自然环境爬岩鳅会吸附在岩石上,刮取固着藻类为食,所以鱼缸中,爬岩鳅会吸附在缸壁上刮食藻类,起到清洁缸壁作用;在饲养时,应保持鱼缸中充足溶氧量,可以制造一些水流,以模拟其原来的生活环境。

本文关键词:鸭子和鱼为什么不怕冷,鱼为什么不怕冷,幽默回答,鱼为什么不怕冷教案,鱼为什么不怕冷的原因,鱼为何不怕冷。这就是关于《鱼为什么不怕冷,哪种冷水鱼不怕冷(鱼类为什么很少被冻死)》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k.jiuquan.cc/html-2032/
上一篇 风水中如何根据生辰八字起名,如何根据生辰八字
下一篇 飞驰人生演员名单,飞驰人生的主演都有谁(《飞驰人生》曝NG特辑)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