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赋新词强说愁】,为赋新词强说愁原文,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的这首词告诉你,为什么人到中年,有些话不想说,有些话不必说,有些话无人说
- 2、为赋新词强说愁,为赋新词强说愁原文
1、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的这首词告诉你,为什么人到中年,有些话不想说,有些话不必说,有些话无人说
其实中年人真正的崩溃,都是从安静开始的。岁数越往上,越明白一个道理:有些话,不想说,有些话,不必说,有些话,无人说。
于是在这样“不想说、不必说、无人说”的禁锢下,越来越多的中年人成为了微信朋友圈的隐形人,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大海,还没来得及发出咕嘟的沉闷响声,就瞬间被无垠吞没。
中年人早已习惯把辛酸咬碎,吞进肚子里,所以累了痛了,也不想告诉其他人,沉默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权利。
在千年以前,有位被弹劾去职,赋闲在家的大将军,登上高山却无心赏玩,在道中一墙壁上题词一首,告诉你中年人为何沉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凉爽的一个秋天啊!”
辛弃疾在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国,他的祖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告诉他与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于是年幼的辛弃疾早早就立下了报国雪耻,恢复中原的志向。
青少年时代的辛弃疾有一种燕赵之地的慷慨侠义之气,22岁时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五万人的敌营,将叛徒擒拿而后斩首。
那个时候的辛弃疾,虽然一直目睹山河破碎,宋人屈辱的现状,心中感到忧愁痛苦,但一直坚信南宋终将北伐金国,恢复中原,一雪前耻。
可惜少年的梦总是太天真,太稚嫩,像一戳即破的肥皂泡沫,美丽却脆弱。
南宋朝廷的软弱和无耻超出了他的想象,朝政中主和派一手遮天,满腔热血的辛弃疾被调去地方任官整顿治安,眼看他北伐之心不死,便开始构陷排挤打压他。
果不其然,公元1181年,42岁已过不惑之年的辛弃疾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
在人生的起落中,他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就这样,中年以后的辛弃疾才终于明白,少年时的愁就像飘在水面上的浮萍,中年人的愁,是深深扎根在污泥下的。
一个人为什么沉默,因为他经历过挫折,经历过变故,遭遇过苦难,如此才会变得沉默。
年轻时候的梦想还没实现,现如今的生活身心俱疲,一个人被分成好几个,谁的儿子,谁的丈夫,又是谁的父亲,却只有一双担起重任的臂膀。
人到中年,人生半坡,经历了人生起伏,看多了是是非非、悲欢离合,遇人遇事就越来越沉默。
这时候沉默不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选择,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于是生活就这样呼啸而过,我们在沉默中学会与自己和解,慢慢走向成熟。
2、为赋新词强说愁,为赋新词强说愁原文
原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为赋新词强说愁原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为赋新词强说愁原文
原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本文关键词:为赋新词强说愁比喻什么,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强读几声,为赋新词强说愁翻译,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一种什么心理,为赋新词强说愁全诗。这就是关于《为赋新词强说愁,为赋新词强说愁原文(辛弃疾的这首词告诉你)》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