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和国十大元帅】,开国元勋10大元帅,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共和国十大元帅:新中国十大元帅,在不同的战争时期,谁的战绩第一
- 2、共和国十大元帅,开国元勋10大元帅
1、共和国十大元帅:新中国十大元帅,在不同的战争时期,谁的战绩第一
开国十大元帅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1955年9月27日,毛主席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元帅的全称和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的全称不一样,元帅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而大将等将军军衔全面则只能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也就是说元帅的军衔是独一无二的。被授予元帅军衔的10位将军,都是我军的军事家,他们能够被授予元帅军衔具有以下四个共同点:
他们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时期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参加者。
他们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各个时期的重要领导者。
他们分别领导和指挥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要的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
他们在授衔时的级别很高。
这十位元帅在我国拥有很高的威望,甚至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当然了我们都知道,第一次授衔时候,军衔的授予并不完全凭借战功,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单论战功他们则各不相同。
我们将他将分为土地革命时期、全面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抗美援朝时期来讨论一些十大元帅的战功,在这些时期战功第一的元帅分别是谁?当然了这只是个人的见解,也只是个人的看法!
- 土地时期徐向前战功第一
红军时期后来的十大元帅都已经在我军中担任重要职务,比如朱老总担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林彪担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等,在这一时期,他们都已经开始展露自己的军事才能。
朱老总是红军总司令,是红军之父,此时的朱老总更多的是坐镇后方,很少指挥战斗力,聂帅,罗帅和叶帅等人则更多的是政工工作,当然也有军事指挥方面。刘伯承担任过总参谋长,前期担任军校校长,后期辅佐军事策划等工作,长征时期是先遣队司令员。
真正一直活跃在前线的有彭老总,林总,贺老总,徐帅和陈老总。陈老总在红军时期地位很高,在长征时期他留下南方八省指挥游击战争,大规模的战斗很少。彭老总和林总属于红一方面军,两人的战绩确实不小,可是比起一个方面军取得的战绩不算多。
贺老总是红二方面军的总指挥。红二方面军所属部队确实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战绩,但是要和徐帅比起来确实还有有一定的差距,这不是扬一人而贬一人,而是事实如此。
徐向前毕业于黄埔一期,是国共两党黄埔生中第一个成为方面军军事主官的人,当时他只有30岁,在双桥镇战役中,他创造了红军一次歼灭一个整师的先例,苏家阜大捷是红军时期最成功的围点打援。
徐向前指挥的反六路围攻,以八万对二十多万,歼敌十多万,是红军历史上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他所属的红四方面军猛将如云,后来多数成为开国将领,在红军时期他指挥的部队数量最多,战功最大。
- 全面抗战时期战功最大的是刘伯承元帅
全面抗战爆发,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开始携手抗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战场,为国家和民族开始征战。
朱老总和彭老总是八路军的正副总指挥,朱老总曾经短期在前线,后来返回延安,由彭老总全面主持八路军总部工作,在彭总的指挥下取得了八团大战等辉煌的战绩。
林总,在抗战初期取得了平型关大捷,但是他被友军误伤从此进入休养的状态。陈老总在南方,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军长,正面战场上和日军战斗。徐向前担任129师副师长和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但是他的身体不争气,经常病倒。
聂荣臻元帅,当时担任八路军副师长,分兵后带着部队开辟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战略意义相当重要。叶剑英元帅当时担任八路军总参谋长,驻南京代表我军,基本不在前线。罗帅率领115师一部去了山东,发展抗日根据地。
如果当时活跃在前线的就是彭老总、刘伯承元帅和贺老总,彭老总是副总司令员,统一指挥八路军,但是他一直跟着129师在一起。当时贺老总担任120师师长,抗战一开始就打出了雁门关伏击战,后来挺进冀中,又打了齐会战斗、陈庄战斗等胜仗,不过120师还担负保卫陕甘宁的重任,所以限制了贺老总的发展。
剩下的就是刘伯承刘帅了,他带着129师在太行山区真正打出了威风。响堂铺战斗,七亘村伏击战,神头岭等战斗,打出了129师的威风,所以说如果说在抗战中的战功,刘帅当仁不让!
- 解放战争中战功第一林彪元帅
时间进入到解放战争时期,在这一时期朱老总是解放军总司令,他一直和主席等领导人待在一起统筹指挥,基本上没有亲自去前线。
彭老总担任一野司令员,以弱师解放大西北功不可没,打硬仗和恶仗也是彭老总的一贯风格。刘帅是二野的司令员,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意义非常重要。后来又和三野一起打了淮海战役。
贺老总将自己的部队交给了彭老总,后来带着一个兵团入川,这一时期他更多的是保卫党中央和负责后期。陈老总担任华野司令员以至于后来的三野司令员,但是军事指挥归粟裕大将。
聂荣臻聂帅华北野战军前期战绩并不突出,甚至还有些败仗,罗荣桓罗帅在东北担任政委,和林总是搭档。叶剑英叶帅,此时基本上在后方。
而林总在东北,后来成为四野的司令员,指挥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更不用说在东北的其他著名战役了,所以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战功第一。
- 抗美援朝时期彭老总战功第一
在这一时期,说战功第一,那没有任何人会有疑问吧,因为彭老总当时是志愿军司令员,率部入朝作战,成功打出了我新中国的国威和志愿军的军威,最终迫使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抗美援朝也是我国的定国之战,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彭老总功劳第一当之无愧。
当然了,这是自己的一家之言,并不具有任何权威,就像在以往的文章中说的那样,我们没有资格给这些开国将帅排定座次,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历史,理解历史而已。
2、共和国十大元帅,开国元勋10大元帅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首次授衔仪式在北京中南海的怀仁堂隆重举行。作为国家主席的毛泽东,亲自为革命期间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帅们授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十大元帅。由于此前就已经确立了“转业军人不受衔”的原则,因此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国家副主席的刘少奇都不予授军衔,最终就出现了耳熟能详的十大元帅名单。
关于军衔制的实施,早在建国初期就提上日程,直到抗美援朝更显紧迫性。此前的革命年代,由于政权不稳、战争破坏,无论是工农红军、八路军,还是后来的解放军,都没能真正实行军衔制。等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成为正规的国家武装,要想与国际接轨,就不得不实行军衔制。
从1950年9月开始,总干部管理部下辖的军衔奖励处,正式开启军衔制的建立。然而,一场抗美援朝打乱了军衔评定的步伐。同时,也正是在抗美援朝的国际谈判中,军衔制的评定迫在眉睫。以1953年的板门店谈判为例,美军有军衔而志愿军没有,为了实现形式上的对等,中方只能临时性给谈判代表们安上“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设置,参考苏联军衔而设。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毋庸置疑只能是毛泽东。无论是从苏联大元帅是斯大林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毛泽东的军事贡献着眼,都值得大元帅的称谓。然而,毛泽东却多次拒绝,先是豪迈地表示,“苏联有的,我们不一定非要照搬”,经过多次劝阻后,又从人民的角度出发说出这样的话。
“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嘛!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也不方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毛主席更是如此。他的军事贡献,从大革命时期的湖南农民运动到井冈山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从抗战时期的游击战术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运动战、歼灭战,反围剿斗争、四渡赤水、三大战役,每一个都是响当当的战绩。
元帅分布:均衡时期,注重资历纵观十大元帅的名单,基本上在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抗战时期(1937-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都是军队的重要领导人,甚至是最高领导人之一。朱德、彭德怀自不用说,一个是“红军之父”,各个时期都是总司令的人物;一个是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总司令、志愿军总司令员。
朱德和彭德怀是人民军队的两座大山,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老总”。紧随其后的林彪,红军时期担任红一军团军团长,与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一同保卫根据地;长征时期更是开路先锋,宛若一把尖刀直插敌人心脏。抗战时期以115师师长的身份,指挥了平型关大捷。此后因为受伤缺席抗战,等到解放战争时期,作为东北野战军总司令的他,更是横扫千军。
从白山黑水到华北平原,从两湖两广一路南下琼崖。林彪的军事才能,在解放战争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大战役参加了两个战役——辽沈和平津战役。“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南昌起义时是最高军事领导人,创建湘鄂西根据地和第二方面军,长征时懋功会师服从中央,抗战时更是120师师长。等到解放战争,贺龙发扬革命的无私精神,把军队直接交给彭德怀。
有着“军神”之称的刘伯承,儒帅中的战将代表。崛起于川军,红军时期任总参谋长,长征中担任中央纵队司令员——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抗战时期120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中野总司令,刘邓组合让敌人闻风丧胆。另一位儒帅徐向前,红四方面军总司令,土地革命时期领导鄂豫皖的斗争。极具撒豆成兵的本领,红四方面军的将星如云就是典型例子。
人民军队之所以取得最终的胜利,重视政治工作是制胜法宝。三湾改编中,“把支部建立在连队之上”;古田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人民军队重视政治工作,从党代表制度到政治委员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评定十大元帅的过程中,政工干部又是星光熠熠。
在十大元帅的评比中,有的人认为粟裕更值得入选。因为在新四军和第三野战军时期,粟裕主要就是负责军事战争的,反倒是陈毅在军事上好像“不显山不露水”的。其实,作为新四军军长和三野司令员的陈毅,早在井冈山时期就是重要领导。他的才能更多体现在领导力,无论是政治工作,还是高级将领的团结统一,陈毅都是粟裕的坚强后盾。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这是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高度评价。作为最早离世的元帅,罗荣桓为何让主席有如此高的赞誉?他和林彪的配合,从井冈山时期的第四军、红一方面军,到抗战时期的115师、解放战争时期的四野,林罗配合如虎添翼。罗荣桓的政治本领之外,更让人称道的是抗战时期,主政山东时发明的“翻边战术”。
与罗荣桓类似的还有聂荣臻。黄埔军校时期就是政治教官,红军时与林彪合作,抗战中开辟第一个敌后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解放战争中指挥晋察冀野战军作战,解放华北全境。另一位让人称奇的元帅是叶剑英,毛泽东评价为“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作为参谋长的他,每临大事有静气,多次在关键时期拯救中国革命。
后记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英雄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十大元帅是他们中的佼佼者,我们不能忘记更多英雄们的无私奉献。无论是军事本领,还是政治素养,他们都无愧于我党我军的杰出代表。向英雄们致敬,铭记先辈们的事迹!
本文关键词:共和国十大元帅,开国十大大将,十大大将名表排名,中国十大上将,共和国十大元帅实力。这就是关于《共和国十大元帅,开国元勋10大元帅(在不同的战争时期)》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