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心电图入门:心电图各波详解及如何阅读和诊断
- 2、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心电图正常波形及间期
1、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心电图入门:心电图各波详解及如何阅读和诊断
心电图的节律与图形
1.心电图节律
节律是指控制心脏电活动的起源部位。正常的心脏节律 (心律) 的电活动起源于窦房结, 称为窦性心律。正常时窦房结的频率 60-100 次 / 分钟 (bpm) 。超过该频率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低于该频率则为窦性心动过缓。除窦房结以外的心房、房室结、心室都有频率不同的自搏节律和部位, 这些自搏节律点称为异位节律点。
2.心电图图形与各波的命名
解剖学的心脏分为 4 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由于两个心房同时收缩, 两个心室也同时收缩。因此,从电活动的角度可把心脏看成两个腔: 心房腔和心室腔。
心房肌质地小、壁薄,除极时产生的电位变化小,心电图记录的电位较低矮称为 P 波。心室肌质地大、壁厚,心室除极时产生的电位变化大, 心电图记录的电位振幅较高称为 QRS 波。心室肌除极后恢复到静息状态的过程称为复极, 形成心电图的 T 波。
心电图研究早期,Einthoven 将心电图的各波用英文字母表示: P 代表心房除极波, Q、R、S 都代表心室除极波, 统称为 QRS 波群。其中 Q 波为 QRS 波群中的第一个负向波, R 波为一个正向 (直立) 波, R 波之后的负向波称为 S 波。QRS 波最前部分可以有 Q 波, 也可以无 Q 波。S 波和 T 波之间的部分称为 ST 段。U 波位于 T 波后 0. 20~ 0. 40s 的低而宽的波形, 形成机制不清 (图 1) 。
心电图各波的时限与测量
1. 心电图各波时限和间期
心电图除了 P、QRS、T 波及 ST 段外, 还有电活动经过心脏不同部分传导、扩布所需时间的间期。例如: PR 间期、PJ 间期以及 QT 间期等, 测量心电图各波时限及间期是了解心脏电活动最直接的方法 (图 2) 。
(1) P 波时限 心房肌除极时间, 正常值 0. 11s。
(2) QRS 波群时限 电活动通过心室肌传导与扩布的时间。正常值 0.06-0.10s(即 2-3 个小方格) 。心室出现传导异常时 QRS 波时限增宽。
(3)PR 间期 P 波起点到 QRS 波起点。正常 PR 间期值 0.12-0.20s, 相当于 3-5 小格。该间期是心房开始除极和激动在房室结延迟传导的时间。
(4)PJ 间期 从 P 波的起点到 QRS 波的终点 (J 点) , 是心房除极、房室结传导和心室除极时间, 正常值 <0.26s。
(5) QT 间期 QRS 波起点到 T 波结束, 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总时间。由于 QT 间期长度随心率变化而改变, 因此, 临床应用校正的 QT 间期 (QTc) 消除心率的影响, 正常值 < 0. 44s。
(6)PP 间期 第 1 个 P 波起点到第 2 个 P 波的起点, 该间期代表 2 次心房除极间隔时间, 通过该间期可计算出心房频率。
(7)RR 间期 第 1 个 QRS 波起点到第 2 个 QRS 波的起点的长度, 该间期代表 2 次心室除极间隔时间, 通过对该间期的计算可得出心室率。
2. 心电图记录与测量
为了便于了解心脏电活动, 对心电图各波及各间期的测量成为心电图的关键, 为此, 心电图记录使用统一标准的心电图纸, 其横向 (长度) 代表时间, 用秒 (s) 表示, 纵向 (宽) 代表振幅高度, 用毫伏 (mV) 表示。心电图纸印有两种正方格, 每个大正方格内有 5 个小方格,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 1mm, 时间代表 0. 04s, 振幅代表 0. 1mV。以此类推, 大方格为 5mm, 代表 0. 2s 的时间和 0. 5mV 的振幅。横向的 5 个大格则代表 1s(图 3) 。
测量心电图时, 根据各波所占有的小格的数量推算出时限和振幅, 图 4 中的 PR 间期长度占 4 个小格 (0. 04s ⅹ4= 0. 16s) , 该图的 PR 间期 0. 16s。还可根据描记的 P 波或 QRS 波与大方格的比例, 计算出心率。
例如: 计算心室率时, 每 5 个大方格出现 1 次 QRS 波, 即 RR 间期 1. 0s(1000ms) , 心室率 60bpm(次 / 分)。每 4 个大格出现 1 次 QRS 波, 即 RR 间期 0. 8s(800ms) , 心室率 75 bpm, 依次类推。也可以应用公式计算: 心率 = 60000(ms) /RR 间期 (ms) 。例如: 60000/800= 75bpm。
心电图记录时应该注意:
①为防止肌肉震颤引起心电图伪差, 病人必须平卧并全身放松;
②连接肢体导联电极及导线, 确定连接正确;
③做心电图机 1mV 的标记;
④记录 6 个标准肢体导联心电图;
⑤记录 6 个胸前导联心电图;
⑥每个导联记录 3 个或 4 个周期, 心律失常时记录时间应适当延长。
如何阅读和诊断心电图
1.阅读心电图的方法
(1)通读心电图, 注意记录的心电图是否为 12 导联心电图, 如果记录导联不完整可影响心电图的最后诊断。
(2)判断各导联连接是否正确, 最常见的错误是将两上肢导联线连接颠倒, 使 6 个肢体导联的心电图图形酷似右位心改变,导联心电图各波 (包括 P 波) 倒置, 但胸前导联却无右位心的特征性改变。
(3)观察各导联 P 波形态、极向、时限和频率是否正常, 重点为Ⅱ、Ⅱ、avR、avF、V1 导联, 正常时为窦性心律, 否则为异位心律。
(4)测量 QRS 波时限、极向和振幅高度, 这些测量值均在正常范围 (0.06-0.10s) , 即心电图正常, 否则为异常。注意测量 QRS 波时限应选择 12 导联中最宽的 QRS 波测量。
(5)测量 PR 间期长度, 其短于 0. 12s 或长于 0. 20s 均为异常。
(6)观察并测量 ST 段 T 波, ST 段压低、抬高超过正常值均为异常。T 波低平、倒置也视为不正常。
2. 心电图诊断步骤与报告内容
目前对心电图诊断与报告的基本内容按一定顺序进行, 在阅读和解释心电图时, 应就心电图中可看到的所有表现进行分析与描述, 主要包括:
(1)基本心律: 确定心电图的基本心律为窦性心律, 还是异位节律, 并确定心率。
(2)传导间期: 测量 PR 间期、ST 段、QT 间期, 标出具体数值。
(3)心电轴: 测量 QRS 波电轴。
(4)描述 QRS 波时限、形态。
(5)描述 ST 段和 T 波。
总之, 在阅读、分析心电图时, 应仔细测量各波及各间期的时限, 认真分析节律与波形改变的原因, 才能做出最后正确诊断。
来源:心血管时间
掌上医讯心血管频道
2、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心电图正常波形及间期
前言:从这一期开始,几乎都是与心电图波形相关的内容。这一期内容不多,三分钟时间可以学完。内容相当基础,一样非常重要,咱们一起开始学习吧。
第03期 正常波形及间期
正常波形包括 P 波、PR 间期、QRS 复合波、QT 间期、T 波和 U 波。
正常 P 波在Ⅰ、Ⅱ、aVF 和 V 4 ~V 6 导联为正向,描述的是右心房,随后便是左心房去极化。P 波的正常时长为≤ 0.12s,幅度通常 <2.5mv(2.5 个小格)。
PR 间期PR间期包括P波和PR段,用于测量房室传导时间,即搏动从心房传到心室所需的时间(包括房内传导,即 P 波以及房室结和希 - 浦系统传导,PR 段)。PR 间期是通过测量从 P 波起点到QRS波群的第一个波(Q 波或 R 波)的时长确定的。
正常的 PR 间期为 0.14~0.20s。PR 段应位于基线或零电位,因为在这段时间体表心电图测不到电活动,即使房室结和希 - 浦系统内有电活动也记录不到。
PR 间期随心率的改变而变化,主要反应房室结的传导时间(是 PR 段的主要决定因素)的变化。希 - 浦系统的传导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相对于心律的变化其传导速度无改变(即通过这一部分的传导有无均一样)。较慢的窦房心律(迷走紧张性偏高而交感神经刺激偏低),房室结传导减慢,因此 PR 间期(段)延长。较快的窦性心律(迷走紧张性偏低即交感神经刺激增强),房室结传导增快,PR 间期(段)缩短。但是目前还没有方法针对心率来校正 PR 间期。
在给定心率后,PR 间期应该是恒定的,任何变化都表明房室传导异常。当变化无模式可循时,则说明存在房室分离。PR 间期进行性延长见于Ⅰ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Ⅰ型或温氏传导阻滞)。
QRS 复合波QRS 复合波的时长(或间期)代表心室的去极化时间。此时长从 QRS 复合波的起始波(Q 波或 R 波)测量到其终点(将其定义为 J 点,位于 QRS 复合波的终点,和 ST 段的起点)。左右心室的去极化是同时发生的。但由于左心室的心肌群比右心室大得多,故 QRS 复合波主要反应的是左心室去极化。
QRS 复合波正常时长为 0.06~0.10s,而且在随心率而改变(即希 - 浦搏动传导有无均一样)。
QRS 时长≥0.10s称之为心室内传导延迟(IVCD)。如果QRS时长≥0.12s 且为典型模式,则 IVCD 表明是束支传导阻滞。
QT 间期用于衡量心室的复极时间。
从 QRS 复合波的起始波(Q 波或 R波)测量到 T 波的终止,必须牢记,由于 QT 间期测量包括 QRS 复合波,因此它不仅测量了右心室的复极时间,而且包括左心室的去极化时间。
同时还要记住 QRS 时间延长(由于束支阻滞或非特异性 IVCD)也能导致测量的 QT 间期延长。在这种情况下,QT 间期延长不同时不是由心室复极延长所致。因为正常 QT 间期的测量时间依据的是正常 QRS 时长(即 0.06~0.10s),因此 QRS时长超过此值的任何延长都要加以关注,并从 QT 测量值中减去增加的时长(以 ms 为单位)。
QT 间期随心率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心率加快,QT 间期缩短,心率减慢,QT 间期延长。因此,QT 间期必须用 Bazett’s 公式进行心率校正:QTc=QT÷ RR 间期。
正常 QT 间期为 0.44~0.48s。
T 波T 波实际上代表心室的复极。
T 波轴通常与 QRS 复合波相同。也就是说,T 波的方向与 QRS 波所偏方向是相同的;若 QRS 波的正向,T 波也是正向,若 QRS 波为负向,T 波也是负向。正常的 T 波是不对称的与幅度无关(上升比下降缓慢)。而且正常的 T 波升降曲线都很平滑,T 波上出现任何切记、突起或其他不规整都可能叠加有 P 波。
U 波U 波是紧随 T 波出现的低幅度正向波。有人认为 U 波代表希 - 浦系统的延迟复极,但也有人认为 U 波代表乳头肌的延迟复极。U 波最常见于心前区右侧导联(即 V 1 ~V 3 导联)。
--未完,后续--
连载回顾:
- 通俗易懂!心电图各个波形成原理——「基础心电图连载01」
- 详解心电图各个导联系统-02
- 心电图分析步骤「连载03」
文章内容图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提供,主要来源于: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 · 卷1;主编:菲利普·波德瑞德等;译:郭继鸿等。
本文关键词:正常心电图中出现的波分别称为,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特点,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正常的心电图的波形,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有,其中,反映xinfan。这就是关于《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心电图各波详解及如何阅读和诊断》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