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moleskine笔记本中文名字】,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moleskine笔记本中文名字:用了手帐,立的flag就能完成了吗?
- 2、moleskine笔记本中文名字,笔记本的前世今生
1、moleskine笔记本中文名字:用了手帐,立的flag就能完成了吗?
宋祺
“人生来不平等,但时间与机会是平等的。希望大家都能够有效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记事本圆梦计划》(一冊の手帳で夢は必ずかなう)的作者熊谷正寿曾在接受“知日”杂志采访时如是说。
『一冊の手帳で夢は必ずかなう』,熊谷正寿著,かんき出版。
熊谷正寿20岁左右就成为“社会人”(しゃかいじん),不仅要工作,还要继续上课学习,同时也组建了家庭,成为了丈夫和父亲,刚告别学生时代就要担起如此多新身份的责任,作为重度的手帐使用者,熊谷相信“通过一本手帐,一定能实现梦想”,而当他自己创办的企业成功上市后,也成为了“手帐”的代言人之一。
手帐,人手一本还是赢家专属?
“手帳”一词,在日文里指笔记本,尤其是尺寸较小的笔记本,可以说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日用物件。然而随着各品牌推出的手帐设计越来越独特,爱好者们交流分享的多种手帐术集结成册,如今,手帐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含义,笔记本之外,手帐更代表了一种流行文化。
有人认为,日本使用手帐的习惯,缘起1862年福泽谕吉从欧洲带回的“西航手帐”及记账术,在当时的欧洲,使用口袋大小的笔记本记事非常普遍,正如因海明威、梵高等文艺名人而广受推崇的笔记本品牌moleskine所讲述的故事:1920年,海明威在巴黎的咖啡馆,于意大利生产的小本子上写下,“你属于我,整个巴黎属于我,我却属于手里的铅笔和笔记本”,在欧洲当战地记者时,海明威经常使用口袋笔记本,《旭日东升》的手稿也在moleskine上写成。
福泽谕吉(Fukuzawa Yukichi),1835-1901。
手帐区别于普通笔记的关键,不仅在便携,还在于拥有日期标识,能够用来记录进程与某个阶段的随想,使用者运用各种标记法和时间轴,使内容更加清晰明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300多年前,明代的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书:“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日之上。”似乎也与如今的“手帐”如出一辙。
流传于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的功过格
所以,手帐的亲民之处,在于“记录”这种行为,人人都曾为之,究其起源,似乎是全人类都能信手拈来的。而许多“入手帐坑”的新人,都深感手帐复杂,又是为何呢?
我想,日本社会独特的手帐文化,还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据《知日·手帐最高》整理,日本的手帐种类,从明治时代专业化的军人手帐应用,到昭和时代为增强企业间联络的年玉手帐流行,再到1949年为提高工作效率的能率手帐面世、1961年极具地域特色的县民手帐风靡,可谓经过了百年多的衍变,更有不少爱好者以收集各类手帐为乐。
《知日·手帐最高》, 苏静编,中信出版社2016年4月。
20世纪后,为了跟上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日本各行各业都发展出自己的功能手帐,大有“无领域不手帐”之势,而1991年福岛哲司出版《究極の手帳術》(《究极手帐术》)一书,又提出了“手帐术”的概念,让钻研灵活使用手帐的方法与技巧,成为了新的风潮,近二十年来,眼花缭乱的手帐市场之下,介绍手帐与手帐术的书籍及网络讨论层出不穷。
日本手帐品牌HOBONICHI周边文具
如今,那些手帐达人们以手帐展示的美好生活与圆梦计划,给大众带来的也不再仅仅是方法上的启发,更多是精神上的鼓舞,即使移动应用全面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手帐依然热度难减,甚至风靡全球。国人在习惯使用了大几十年的“工作手册”和“notebook”后,也开始热衷于更有效率的信息处理,更有创意的记录方法,以及更有仪式感的手帐本,不少人对使用手帐情有独钟。
可见,手帐的门槛也不低,百年间随社会发展积累的手帐样式、记录工具、使用方法,远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而更高的门槛是,手帐达人们所展示的内容,似乎只有人生赢家才能坚持记录,亦或者是坚持记录手帐的人最后都成为了佼佼者呢?这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不做手帐的人似乎很难有自己的答案。
手帐书,生活魔法还是虚有其表?
说起市面上的手帐书,影响力最大的还是日本的出版物。
熊谷正寿、馆神龙彦、奥野宣之、佐藤惠等作者,都出版过极为畅销的手帐读物。其中熊谷正寿的代表作《记事本圆梦计划》,偏重于亲身实践与励志馆。神龙彦作为手帐评论家,对行业的介绍相对全面,他热衷于更灵活地使用手帐页,出版了《最强手帐改造术》等。
《最强手帐改造术》,[日]馆神龙彦著,罗越译,九州出版社2015年8月。
至于大家熟悉的奥野宣之,对,就是那位《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的奥野宣之,他的《活用一辈子的笔记术》《旅行手帐完全指南》更重逻辑,如奥野宣之的其他日式方法论一般,书的内容还算自成一体。而佐藤惠的《神奇手帐》,则介绍了大量具体的手帐法,女性视角中包含不少对生活与情绪的关注。
《神奇手帐》, [日]佐藤惠著、蔡丽蓉译,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5年8月。
有意思的是,在生活中充满了魔法的日本社会,这些各具特色的手帐书,国人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干货不少”,也有人觉得“废话挺多”,有人认真阅读并且做了细致的笔记摘要,也有人几十分钟翻阅完毕,至于书中关于手帐的内容实用与否,完全是因人而异,但毋庸置疑,它们是不少人的手帐入门读物。
《人生笔记:活用一辈子的笔记术》, [日]奥野宣之著,张海燕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版。
基于这些书籍及作者的影响,不少国内的手帐爱好者也出版了自己的手帐心得,台湾作者林佩玲《笔记女王的手帐活用术》,开篇就说:“没想到喜欢手帐也能出书!”以爱好者的视角,做了很多真诚的心得分享,内容相对实用、接地气,有些倾囊相授的意思,虽然未必适合每一个人。
《笔记女王的手帐活用术》, 林珮玲编,华夏出版社2018年4月。
近年越来越多的手帐术、笔记法的书籍也如雨后春笋,可惜令人眼前一亮的并不多,不少爱好者在网络上分享的内容反而质量更高,更有些所谓笔记法的书,如果善意地揣测,书中那些完全不符合当代人习惯的笔记模版所占的页数,可能是为了让读者看得更清楚吧。
当然,由于这类书看起来相对轻松,本着读来多少有些启发的想法,不少手帐爱好者或者围观者都会选择性地翻阅。而对相对重度的手帐使用者来说,书的作用远不如自己亲身实践,根据自身情况总结的手帐偏好。
相比他人分享的方法论,他们可能更愿意阅读手帐品牌出版的官方“说明书”,亦或是针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心得,当然,这些内容在官网上都可以方便浏览。
HOBONICHI网站-ほぼ日手帳2021全タイプ解説
HOBONICHI公式书-ほぼ日手帳公式導覽書2021
在中国也非常受欢迎的手帐品牌HOBONICHI,每年都会出版“HOBONICHI手帐官方指南书”,当中介绍书衣的款式,内页的功能,也会更新不少使用方法专。此外,专门针对moleskine空白本和FILOFAX活页本的手帐出版物也不少。
《传奇笔记本moleskine》, [日]堀正岳中、牟田洋子、高谷宏记著,庄雅秀译,悦知文化2012年8月。
值得一提的是,比起不少令读者质疑——“几页纸就讲清楚的东西,为什么要出一本书?”不少专题杂志中对手帐的介绍反而内容特别精良,妙趣横生,国内多年前出版的《知日·手帐最高》,如今读来依然是本诚意满满的手帐介绍。日本的《日经女性》等生活杂志,也会经常制作有关手帐的专题,他们通过采访不同行业的女性,展示她们使用手帐的案例和心得,介绍少而精的爱用品,让读者不仅能看到手帐的千人千面,还能够感受到手帐与生活的多样性。
《梦想成真手帐》,《日经女性》杂志编,陈婧译,北京日报出版社2020年12月。
手帐分享,意义与限度
其实,哪怕是中学的学习笔记本,翻阅时都有当时努力学习、吸收知识的趣味,更何况是那些精彩的手帐呢?然而,永远在手帐本上踌躇满志的计划,亦或永远沉浸于手帐上的美好回忆,都会让我们失去当下。
HOBONICHI网站展示的美食手帐
手帐可以作为作品与人分享,当朋友为某个计划感到困扰时,我们希望能给予鼓励,与其讲述自己曾经做类似事情的困难过程,或许不如让他翻翻你做过的手帐,看到你曾经为生活留下的痕迹,最后达成梦想的喜悦。确实,我们非常需要希望与鼓励,这些别人的手帐,情绪的动力,就像地球上存在的各色各样的人一般,它在诉说:朋友,我也有这样的目标,它可行,亦或是,朋友,我也在努力呢!
HOBONICHI网站展示的生活手帐
可惜,每个人的生活,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实践,反映于手帐上的一切,都是独特个性与理想的体现,没有哪本手帐是可以复制的。但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想要成为的对象,向着那个方向努力或放弃,而有一部分人,恰恰是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
手帐也是如此,他人做手帐、做笔记的方法,永远是给人以启发,而启发只是一个开始,真正有用的是自己因为这个启发而开始的行动、坚持、反思。那么,启发太多的话,启发不够好的话,就像碰到了不合适的老师,反而会让人有错误的方向,迷失自己。
手帐的书籍,就是为大家打开一扇窗。我以为,好的手帐书,绝不是展示一个看起来很美的生活,然后让大家纷纷去模仿,这跟某些避重就轻的广告所构建的消费需求,让人以为通过消费就可以轻易接触理想生活,又有什么区别呢?好的手帐书,向你展现一个领域的有趣之处,让你的视野被打开——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领域,我也想试试!让人忍不住付诸行动。又或是教授你一种方法,让你发现——原来我一直苦恼的,还有这种思路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为我们解决生活的瓶颈,在我们停滞不前时,将我们向前推一把。这样的手帐书,不论内容是否新颖丰富,都是良师益友般的存在。
《行动派手帐指南》,手帐研究室主编,九州出版社·阳光博客2019年3月。
在阅读手帐书的过程中,读者其实很容易判断作者是否真诚,对所分享的内容是否有热情,作为手帐达人,是只想讲述一个自己的故事,还是希望好的手帐方法被更多人了解;推广某种笔记法,是构建看似独特的概念,还是真的有自己的体系。而不少真诚的分享者,他们都会强调,其实做手帐很简单,从一支笔、一张纸开始就可以了,所谓梦想,并非必须成为精英,也并非小确幸的细枝末节,以《日经女性》杂志中的内容集结成的《梦想成真手帐》,分享者的梦想通常是“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减少加班”“有效回顾工作”“带娃”这样的目标。
《梦想成真手帐》内页之“育儿手帐”
从最简单的工具开始,一支笔和一个普通的本子,画一条简单的时间轴。小成本启动,在坚持的过程中调整,增加难度。从简单的目标开始,一篇文章,一次考试,攒够一个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存款,这种目标的不断实现,会让人不断去推进下一个目标,每个当下都是未来的最大动力,立的flag的确是会完成的。
《梦想成真手帐》内页之“工作手帐”
而那些分享者无法通过语言传达给读者的内容——是自己多年来反复去做手帐这件事时,每一天和手帐细微的互动。
前文提到的熊谷正寿,他的父亲是拥有多处地产的实业家,自小就随父亲耳濡目染地学习生意经与人际交往,18岁时事业的初期,接管家族企业。是否会觉得他的成功故事与他所推崇的手帐没有太大关系呢?
或许不是,少年时期的熊谷,和每个少不更事的人一样,面对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烦恼与选择,焦虑且痛苦,而通过手帐将情绪计划为行动,在实践中开始体味人生,才拥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手帐。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他之所以感激手帐,或许是因为这个小本子让他能看到时间的痕迹,没有让自己虚度光阴吧。
我一直记得2017年手帐EVENT主理人马畅的分享,作为手帐产品的相关主理人,她不仅提醒大家理性购物,还坦言道:“我理解大家很想把手帐吹嘘得很好,但实际上它是跟使用者绑定得很紧密的……用手帐记录生活的确可以令人放松、提高效率等等,但是说这种生活方式一定能给人带来什么呢?是不一定的,一定能带来的只是生活中多了一本手帐而已。”
责任编辑:方晓燕
校对:张艳
2、moleskine笔记本中文名字,笔记本的前世今生
说到笔记本,你会想到什么?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什么也想不出来。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电脑和手机几乎垄断了人与人之间的文字沟通过程,写字本身似乎都已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谁还会在乎笔记本呢?
然而,恰恰在这样的互联网时代大潮下,一个以生产纸质笔记本为主业的品牌却逆势而上——这便是Moleskine。
“moleskine”的历史
单词“moleskine”本意是指“鼹鼠皮”,后来引申为一种特殊的笔记本类别。这种名为moleskine的笔记本最初由法国的一些小作坊手工生产,并在当地的文具店出售。某位艺术家因为它的封面材料的特别脱口而出称之为moleskine后,便被固定了下来。moleskine风行于19、20世纪的欧洲,其中包括不少著名的艺术家。
moleskine的用户包括了一长串显赫的名字:梵高、奥斯卡·王尔德、保罗·毕加索、海明威、马蒂斯等等——这些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画家和作家。
画家喜欢用moleskine来写生、画草图,从而寻找灵感,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梵高。他先后用过数本moleskine笔记本,每一本里面都画满了手绘草图甚至是完成的作品,包括他最有名的向日葵组画中的几幅——如今还可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中看到真迹。
作家则利用moleskine来记笔记、写下采访内容——或者当灵感来临的时候,直接在上面写下作品草稿。后来夺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在其记者生涯中便习惯用moleskine为书写工具。
需要指出的是,moleskine在当时并不是高级商品。梵高和海明威在他们生命中的绝大多数时间内都穷困潦倒,在日常所需使用的笔记本上,他们是不会花太多冤枉钱的。极高的性价比恐怕才是moleskine俘获这些艺术巨匠芳心的最大武器。
不过,这些显赫的名字并没有让moleskine笔记本创造商业奇迹。由于种种原因,20世纪后半叶,moleskine的购买者和生产者一直在持续减少。1986年,最后一家生产moleskine的法国手工作坊宣布停止继续生产这种笔记本,传统的moleskine笔记本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当时,一位旅行作家布鲁斯·查特文——同样也是moleskine的狂热粉丝——在其著作中以法文写下了一句哀婉的话:Le vrai moleskine n’est plus. (译为“世间再无moleskine”)正式宣告了moleskine的消亡。而这位作家对moleskine的狂热爱好,让他开始疯狂囤积世界上留存的该类笔记本,他在当时收购了所有他能买到的moleskine。
△布鲁斯·查特文
未曾料到的是,查特文的行为本源自moleskine的消亡,却阴差阳错地促成了moleskine的“新生”。
Moleskine牌笔记本:从传统中复活的奢侈品
90年代中期,爱好时尚的意大利人开始“复活”moleskine——很难说他们是不是从查特文狂热追捧moleskine的事件中受到了启发——这家公司叫做Modo & Modo,总部设在时尚之都米兰。
他们按照以前moleskine的样子开始重新制作这类笔记本——但是由于中间的生产中断了将近十年,制作工艺其实与原本的moleskine大相径庭——同时注册了“Moleskine”这一商标作为自己的品牌。第一批Moleskine品牌的笔记本一共制作了5000本,很快便销售一空。从中看到市场潜力的Modo & Modo公司在1998年卷土重来,在当年制作了30,000本笔记本,并拓宽了他们的销售渠道,覆盖了整个欧陆。
值得指出的是,Modo & Modo在为Moleskine牌笔记本定位的时候,似乎并没有遵循moleskine本身的特征——高性价比——而是将之定位为一种高端的书写工具。在零售渠道,消费者们不难发现,一本Moleskine牌笔记本的价钱要大大超过同类型普通笔记本,甚至达到后者的数十倍之巨。
考虑到家用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化,书写本身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为什么消费者反而愿意花往常数十倍的价钱去购买一本笔记本呢?这在于Modo & Modo成功的形象塑造和市场沟通。虽然Modo & Modo摒弃了moleskine高性价比的传统,却在品牌塑造中充分挖掘了moleskine的历史,将那些艺术巨匠和新品牌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
“啊!买回来就能像梵高、毕加索一样作画,像海明威、王尔德一样写小说了。”这恐怕是很多消费者在购买Moleskine前的想法。
事实证明市场上持有这种想法的大有人在。进入2000年后,Moleskine持续大卖,销量稳步增长,达到了2,000万欧元(约合2,600万美元),风靡欧陆和北美地区。2004年,Moleskine正式进入日本市场,并以此作为跳板,进军全亚洲。
在业务上取得成功后,Modo & Modo经历了几次收购和增资,并在2011改名为Moleskine SpA。2013年3月,Moleskine公司在意大利米兰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没有辜负股东们的期望,年收入连续数年以两位数快速增长。在上市两年后的2015年,Moleskine销售额突破1亿欧元。
Moleskine的创新
如果说,moleskine的历史帮助Moleskine品牌在初期获得大量拥趸,树立了品牌形象,那意大利人对时尚独有的触觉和商业思路在Moleskine持续扩大影响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前提过的定价策略是一例证。先前moleskine的高性价比虽然让其赢得了很多客户,但讽刺的是,却没有阻止其最终消亡的结局。而Moleskine摒弃了moleskine“日用品”的定位,通过历史故事和品牌塑造将之包装为一种高价商品,让用户为“文化传统”和“历史符号”付费,赋予了它全新的市场定位和利润空间,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其次,Moleskine通过和众多拥有庞大群体的各类“符号”进行连接,扩大拥趸者的范围。比如,Moleskine最近与著名文学作品《小王子》合作,推出了“《小王子》纪念版”Moleskine,在加强自身品牌个性的同时,也将《小王子》的忠实粉丝吸引了过来。此外,Moleskine还推出过专为旅行者设计的笔记本,把笔记本和目的地城市做了连接,并糅合了许多查特文当年使用moleskine用于旅行记录的习惯。将目的地作为符号放入笔记本之中,以及针对旅行而增添的新功能,使得这一系列的Moleskine受到许多喜爱旅行之人的热烈追捧。
△moleskine 小王子系列
同样不可不提的是意大利在时尚上的想象力。对于moleskine这样传统的笔记本来说,普通人很难想到其能与时尚产生任何关系。然而,2011年,Moleskine公司选择与知名设计师GiulioIacchetti合作,推出了全新的写作、阅读和旅行系列产品——包括笔具、双肩包、阅读眼镜、手提袋等,并在当年的米兰时装周举办了隆重的新品发布会,成功将Moleskine送入顶级时尚品牌之列。
△Moleskine旅行包 手绘图
从诞生到销量过亿,Moleskine用了19年。在互联网时代,这或许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但对于笔记本这样一件传统日用品来说,却是非常值得骄傲的。更难能可贵的是,Moleskine将人类从各种电子屏幕中吸引了回来,让他们能重新将一些时间花在最传统的写作和阅读方式上。对于那些正在逐渐消亡的实体商品制造商来说,Moleskine的逆袭故事能给他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本文关键词:moleskine的笔记本,iru笔记本电脑中文名,morsiner是什么牌子的笔记本,bsevem笔记本电脑中文名,moleskine笔记本使用手册。这就是关于《moleskine笔记本中文名字,立的flag就能完成了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