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上十大忠臣都没得善终】,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历史上十大忠臣都没得善终:历史上十大忠诚都惨死,最后一位如不死,世界历史可能要改写
- 2、历史上十大忠臣都没得善终,汉室最后一位忠臣
1、历史上十大忠臣都没得善终:历史上十大忠诚都惨死,最后一位如不死,世界历史可能要改写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可以说是渊源流程,在这两千年中传承了无数的王朝,每个王朝都有由一大批的人才支撑维持运转,其中也出现了非常多的忠臣良将,他们追求理想的事例让人动容,但是历史上的忠臣似乎都没有好下场,我们今天就来盘点一下惨死的十大忠臣。
第一个是商鞅,这位最后是被五马分尸。我们知道,秦国之所以强大,后面能够统一六国,商鞅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当年秦孝公为了图强,想要在国内实行变法,所以招揽到了商鞅,商鞅也有大才,经过他的变法,秦国渐渐走在了诸国的前列,但是这样的举动得罪了很多权贵,最终被诬陷谋反,抓到他后被秦惠文王车裂而死,也就是五马分尸。
第二个是李斯,李斯是秦王的左膀右臂,很多人认为李斯是个奸臣,因为他勾结赵高篡改了圣旨,但是这也是身不由己,以为这样能明哲保身,最终却死得更惨,赵高夺权成功之后需要杀李斯灭口,所以李斯被腰斩而亡,但是单单 就他对秦始皇而言,绝对是合格的忠诚。
第三个是韩非子,他是被狱中毒死。韩非子和李斯是同门师兄弟,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韩非带领法家脱颖而出,但是太过锋芒毕露的人往往容易遭人嫉恨,李斯虽然作为丞相,但是心胸并没有那么宽广,所以最终嫉妒韩非的才能而诬陷韩非,秦始皇听了李斯的建议之后赐给韩非一杯毒酒,结束了他的生命。
第四个是韩信。韩信是刘邦的一员虎将,要是没有韩信,刘邦不可能得到天下。但是得到天下之后却遭到了吕后的猜忌,最终被一群人乱棍打死,整个家族被灭门,算是死的最惨的一位。不过时至今日,也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据证明韩信真的谋反。
第五位是晁错,这位也是被腰斩而亡。这位大家可能不熟悉,他是汉景帝的名臣,也就是文景之治时期,当年的藩王势力强大,他提出了削藩来加强中央集权。这一举动得罪了所有的诸侯王,后来各诸侯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要求杀死晁错,汉景帝没办法只能判他腰斩,到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杀,之后全家也是被灭门,尸体都被丢弃在菜市口。
第六位是岳飞,岳飞是被缢首而死。岳飞是抗金名将,在靖康之耻后,赵构当上了皇帝,岳飞带兵攻打金国,一路势如劈竹,但是赵构怕岳飞把自己的哥哥和父亲接回来,这样的话皇位就没自己什么事了,加上秦侩主和的谗言,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岳飞,让人唏嘘。
第七位是刘伯温,朱元璋得天下可以说是他和徐达的功劳,天下平定之后,朱元璋也开始为子孙后代筹谋,他觉得自己死后,自己的子孙无法震慑这帮名将,所以就想各种理由杀死这些大臣,当时刘伯温病重,胡怀庸送来了药,但是这些药却不是治病,而是加剧病情,没几天刘伯温就死了。其实药都是朱元璋准备的,之后他将胡怀庸满门抄斩,可以说是一石二鸟。
第八位是解缙,这位更惨,直接被活活冻死。这位可是《永乐大典》的编写人,这样一个天文地理,文雅礼教,三教九流的事全部一清二楚的人,却性格非常直率,在朝廷上得罪了不少的人。后来直接被太子诬陷然后抓进了大牢里面关了起来,后面又被人在牢里面灌得大醉,不明不白的被拖到雪地里面直接冻死。
第九位是方孝孺,这位是被朱棣凌迟处死。方孝孺是建文帝大臣,也是当时的大学士,朱棣夺得皇位之后,为了安抚天下人,就让方孝孺写一封安抚天下的诏书,但是方孝孺写了“燕贼篡位”几个字,惹怒了朱棣,直接要诛其九族,但是他却说诛十族又如何,自此他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
最后一位是袁崇焕,这位大家应该不陌生,他是明朝的名将,也是明朝最后的一丝希望。当时后金不断进攻,他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不断的收复了失地,但是最终因为皇太极的离间计,让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凌迟处死,造成了千古奇冤。如果他不死,明朝或许不会灭亡,还能东山再起,也就没有清朝什么事,或许今天世界的超级大国就是中国了。
2、历史上十大忠臣都没得善终,汉室最后一位忠臣
在汉末想要当官,才华是次要的,名气才是主要的,只有出了名,有人推荐你,你才能入仕当官。在这种机制中,名门之后自然占据极大优势,毕竟他们家族的长辈就拥有推荐特权,走动一下就能混个脸熟,不必像寒门士子那样想尽办法博取眼球。
王允就是这么一个官N代,他出身太原王氏,世代为州里冠族,加上王允也有才华,从小就志在立功,通习经传,早晚练习骑射,同郡名士郭泰曾称赞他“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有了家室加成与名士点评,王允在十九岁那年成了郡中一名小吏,不过这个小吏的胆子很面子都不小。当时宦官专权,大大小小的宦官都很嚣张,太原郡下的晋阳就有一个宦官赵津仗着上面有人,肆意妄为,王允一声令下,派人把赵津杀了。
这种事一个小吏是很难做到的,王允应该是说服了太守,所以当中央宦官向皇帝进谗言的时候,暴怒的汉桓帝杀的是太守刘瓆。
自己得了名,却让上司遭了殃,王允过意不去,为刘瓆送葬回到平原,还为他守了三年的丧。三年后王允再次出仕,因为劝谏太守王球用人不当,被王球抓了准备处死。
关键时刻,名气的好处体现出来了,并州刺史邓盛听说了王允的名声,把他辟为州驾从事。老大发话了,王球自然不敢不从,派人把王允从监狱里请出来,送到州里。
经刺史中转,王允的名气又传到了中央,三公争相征辟王允,王允挑选后,做了司徒府的侍御史,负责监察事务。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洛阳为之震撼,为聚拢人心,汉灵帝下令解除党锢,任用了大批的名士,王允就被任命为豫州刺史。
在刺史任上,王允一边刷黄巾副本升经验,一边搜集证据告宦官,几次下狱都相安无事。几年一晃而过,汉灵帝挂了,真正的汉末乱世即将开启。
皇帝驾崩,王允前往京师奔丧,正好碰上何进谋划诛杀宦官,王允这个活跃在告发宦官的一线人物也被拉入这个群,做了河南尹,可惜这场谋划失败得很彻底,主谋何进死了还是小事,大事是搬来了董卓。
董卓进京后擅行废立,直接促成了军阀间的对立,轰轰烈烈的军阀混战就这么开场了。
而王允却在董卓手下身居高位,汉献帝继位时他就升任太仆、尚书令,相当于国家总理。之后又升任司徒,兼任尚书令。
这些都是王允用依附董卓换来的,董卓迁都长安后,自己仍留洛阳对付关东联军,长安的大小事务都交给王允处理,足可见他对王允的信任。
董卓回到长安后,要封王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王允推辞不过,只接受了两千户。
明面上,王允是董卓的心腹,背地里,他却在联络士孙瑞、杨瓒、吕布等人,谋划刺杀董卓。
这次谋划很成功,董卓被杀,朝廷没了大敌,如果王允能够妥善处理各派势力的关系,安排好凉州兵马,汉室或许还有那么一丝复兴的希望。
可惜,王允除掉董卓之后,为手中的权力所醉,既与吕布及董卓旧部不和,又与反董群臣不睦。
此时的汉朝,已经弱到了极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全都乱成一锅粥。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各方妥协,建立最大的盟友团,重新恢复朝廷的实力和权威。
王允不听吕布的劝说,没有赦免近在咫尺的凉州兵,又杀了为董卓叹息的大儒蔡邕,更增加了凉州兵的疑虑,叹息都杀,更何况手下?于是李傕、郭汜杀向长安,吕布抵挡不住走了,临走时招呼王允一起,王允拒绝了:“若蒙社稷之灵,上安国家,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身以死之。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努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
既然不能复兴国家,那就以身殉职,这大概是王允作为一个忠臣最后能够做的,毕竟以当时的情况,他就算走了也不可能再复兴汉朝,一手好牌都打烂了,更何况从头再来?
凉州兵杀入长安后,王允被杀,三个儿子和族人几乎全部遇害,只有哥哥的两个儿子逃脱。
本文关键词:古代十大忠臣之死,中国古代十大忠臣之死,十大忠臣之死,史上十大忠臣之死,历史十大忠臣排行榜。这就是关于《历史上十大忠臣都没得善终,历史上十大忠诚都惨死》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