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乐不思蜀主人公,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刘禅真的是白痴吗)

关于【乐不思蜀主人公】,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乐不思蜀主人公:刘禅真的是白痴吗?他到底有没有能力?
  • 2、乐不思蜀主人公,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1、乐不思蜀主人公:刘禅真的是白痴吗?他到底有没有能力?

栉风淋雨,筚路蓝缕,创业之路总是艰难的。有道是:“先帝创业未半而花光预算,先帝创业未半而碰上城管,先帝创业未半而上街要饭,先帝创业未半而二级伤残,先帝创业未半而精神紊乱,先帝创业未半而全身瘫痪,先帝创业未半而入土为安”。先帝驾崩后,接手他老人家的烂摊子继续生存,并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愿景使命,同样困难重重。身为蜀汉政权第二代领导核心,刘禅同志坐断西南长达四十一年,最终还是无法挽回失败的结局。

乐不思蜀主人公,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刘禅真的是白痴吗)

在一千多年后的人们眼里,最为熟悉的并非历史上的刘禅,而是《三国演义》中的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有哪些典型特征呢?低能、贪玩、痴呆、听信谗言,跟个傻子差不多。在诸葛亮、姜维北伐期间,有一两次即将取得胜利,却因为刘禅听信谗言,导致功败垂成、坐失良机,煮熟的鸭子也飞走了。

当时李严派苟安押运军粮,此人酗酒误事,未能及时送达,遭诸葛亮惩处。他怀恨在心,投降司马懿,回到成都散布谣言,说诸葛亮居功自傲,有篡位之心。刘禅的反应不是怀疑,不是愤怒,而是惊讶,询问宦官该如何是好,宦官说:“可诏还成都,削其兵权,免生叛逆”,于是刘禅拒绝蒋琬的规劝,下令把丞相召回,两人见面后,又不敢说是怀疑诸葛亮,来了句:“朕久不见丞相之面,心甚思慕,故特诏回,一无他事”,一个昏庸懦弱的后主形象跃然纸上。

最经典的情节莫过于“乐不思蜀”了,政权垮台后,刘禅被曹魏当局迁往洛阳居住,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赏赐豪宅,每月可以白领工资,还送了一万匹绢、一百个奴婢,刘禅受此恩惠,亲自率领故旧前往府邸拜谢。司马昭先让演员跳魏国舞蹈,蜀国降臣都特别伤感;又差人表演蜀国舞蹈,刘禅嬉笑自若,其他人都痛哭不已。司马昭对贾充说:“人竟然可以绝情到这个份上,就算诸葛亮在世也无能为力吧,更何况姜维!”于是问刘禅思念蜀国吗?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此事说明刘禅没有心肝,只会贪图享乐。所谓:“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对于刘禅的其他劣迹,《三国演义》还有更为直接的描写:

“却说后主在成都,听信宦官黄皓之言,又溺于酒色,不理朝政。时有大臣刘琰妻胡氏,极有颜色;因入宫朝见皇后,后留在宫中,一月方出。琰疑其妻与后主私通,乃唤帐下军士五百人,列于前,将妻绑缚,令军以履挞其面数十,几死复苏。后主闻之大怒,令有司议刘琰罪。有司议得卒非挞妻之人,面非受刑之地:合当弃市,遂斩刘琰。自此命妇不许入朝。然一时官僚以后主荒淫,多有疑怨者。于是贤人渐退,小人日进”,刘禅只对醇酒、美色感兴趣,亲小人,远贤臣,对朝政也置之不理,国家灭亡了真是理所应当。

乐不思蜀主人公,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刘禅真的是白痴吗)

在正史中,刘禅的形象要稍微好一点。首先在智力方面,刘备、诸葛亮都说过阿斗智商不错,是可以从事领导岗位的人选。

章武三年春,昭烈皇帝驾崩于白帝城,有遗诏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射先生来看朕的时候,说丞相认为你的智慧和气量有很大的进步,超过了他的预期,如果真是那样,我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自东征伐吴以来,刘备没有机会见太子,一位姓射的官员拜见刘备时,把太子情况报告给了主公。《三国演义》也引用了这份遗诏,但故意把射君说的话删除了,因为罗贯中要把刘禅刻画为反面人物,“智量甚大增修”不符合情节需要。

诸葛亮当上益州牧后,邀请杜微出山担任主簿,杜微一再推辞,诸葛亮写了封《与杜微书》,其中谈到了当今天子:“朝廷主公,今年始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天下之人思慕汉室,欲与君因天顺民,辅此明主,以隆季兴之功,著勋于竹帛也!”极力赞扬刘禅聪明、有德行,礼贤下士,是个值得效力的明主。如果刘禅真是智力低下的傻子,以诸葛亮的为人,也不至于在非公开场合,把阿斗夸耀的如此之好。杜微如果知道刘禅是傻子,看到诸葛亮这么颠倒黑白,更不会出山相助。孔明可以在招聘邀请函中推荐刘禅,说明这位少主至少不会特别差,正常人的水平应该是有的。

从刘禅的一些执政举措看,他也是有主见、有一定政治能力的君主。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识人不明,导致街亭失守,全军撤回汉中。当时有很多人对这样的结果不满,他们认为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虽然投降蜀军,却不能转化为固有领土;姜维只是一介匹夫,得到他对魏国没有多少损失;掠夺到的几千人口,也无法弥补街亭之战的消耗。诸葛亮不得不处决马谡稳定军心,自贬三级,以右将军的身份行丞相事。第二年,诸葛亮派陈式攻下武都、阴平两郡,刘禅得知消息,立即下旨恢复诸葛亮的丞相之位,他说之前街亭战败,那都是马谡的锅,丞相要求自贬三级,朕当时就不是很同意,但为了尊重丞相的意见,还是准奏了,现在平定二郡,立下了功劳,江山社稷以后还要靠武乡侯!“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帮助诸葛亮恢复此前降低的声望,更加名正言顺地处理国家政务。

乐不思蜀主人公,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刘禅真的是白痴吗)

建兴十二年,丞相去世于五丈原,一位叫李邈的官员上疏向刘禅表达祝贺:“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伪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陨没,盖宗庙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以前诸葛亮权倾朝野,对皇帝是个巨大的威胁,现在他走了,刘家江山得以保全,北伐战争也可以停止,人们都非常开心。刘禅知道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执掌大权,但并没有篡位之心,如今丞相尸骨未寒,李邈便上疏侮辱,行为非常恶劣。他的反应是大怒,下狱诛杀,完全不像一个懦弱的君主。

对于接班人问题,诸葛亮临终推荐了蒋琬:“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但杨仪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资历、才干都强于蒋琬,又立下了处斩魏延的“功劳”,应该由自己接替诸葛亮,他经常表达内心的不满,说了许多过激的言论。刘禅直接把他废为庶民,流放汉嘉郡。杨仪心有不甘,继续上疏诽谤,刘禅又下令抓捕,杨仪最终自杀。对于不服从安排的大臣,后主果断予以惩罚,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

诸葛亮虽然死了,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老百姓希望为丞相建造一座庙宇祭奠,否则没有专门的祭祀场所,都在田间地头干这件事,挺尴尬的。刘禅的态度是坚决不准,因为这和礼法不符,要是在成都建庙的话,会对先帝刘备的声望产生冲击,不利于蜀汉政权的稳固。这件事一拖就是三十年,直到景耀六年,刘禅才允许为丞相立庙,但地点不在成都,而是遥远的汉中:“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虽然做了让步,但也有很大的保留,在这个问题上刘禅也很有主见,能够站在统治者的身份考虑政治问题,不像完全没有头脑的痴呆。

蒋琬、费祎执政期间,只当过大司马、大将军这样的职务,没有像诸葛亮一样担任丞相,因为“政由葛氏,祭则寡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刘禅不允许再有类似的权臣出现在朝堂,以蒋琬、费祎的资历、才干,也无法胜任丞相一职。建兴十四年,刘禅出宫前往汶川,视察水利工程,关心民众福祉。延熙元年,曹叡派司马懿率领四万军队远征辽东,刘禅特意告诉蒋琬:“今有此变,斯乃天时。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这虽然是个好机会,但不要轻举妄动,要等吴国也发兵了,我们东西并进,共同北伐。处事非常的冷静,知道仅凭蜀汉的力量根本灭不了魏国,加上吴国尽管也没有多大的胜算,但总比没有强。

乐不思蜀主人公,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刘禅真的是白痴吗)

嘉平元年,司马家族发动高平陵事变,夏侯霸虽与西蜀有杀父之仇,为了自身安危,还是决定投靠蜀汉。刘禅特意接见了他,说:“卿父自遇害于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刀剑无情,夏侯渊属于正常战死,并不是被我祖先亲手杀害的,减轻了敌意。刘禅又指着儿子对夏侯霸说:“这是你们夏侯家的外甥”,张飞的妻子是夏侯氏,刘禅娶了张飞的女儿,生下了儿子,所以蜀汉皇室与夏侯家是有血缘关系的。说这些无非是让夏侯霸放下顾虑,能够把掌握到的魏国虚实和盘托出,全心全意为蜀汉效力。能有这样的举动,说明笼络臣子的水平还是可以的。

虽然刘禅的才能、智商并不像弱智那样差,但是在晚年宠信宦官黄皓,疏远了弟弟刘永,两人十几年都没有相见,姜维由于害怕,率军跑到沓中屯田避祸,这些都是真的。执政后期,刘禅重新启动诸葛武侯的北伐大业,多次批准姜维的进攻方案,致使国力损耗,军民不堪重负。东吴使者在田间观察时,发现没有一张健康的脸,直言蜀汉大限将至。在实力差距面前,最终难以摆脱覆灭的命运。

乐不思蜀主人公,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刘禅真的是白痴吗)

鉴于钟会、姜维在成都造反,司马昭认为把刘禅放在西蜀迟早是个祸害,容易被遗老遗少利用,还是迁往洛阳为好。刘禅乐不思蜀的言论,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自保,如果回答思念故国,容易被敌国君主猜忌,认为对皇位还有想法,复辟之心不死。几百年后,李煜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把自己送上了黄泉路。想要活命,就得放下尊严;想要有尊严,就很能得到善终,这是亡国之君必须面对的抉择。泰始七年,刘禅在亡国后第八年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2、乐不思蜀主人公,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说的是蜀汉被灭后,刘婵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毫不怀恋自己的国家,一切仇恨都烟消云散,大家想到的一定是刘婵吧,可是刘婵并没有得到妻子的满血助攻,也没有成为蛟龙,所以肯定不是他了,落魄公子正因为他得到了贤能妻子齐姜满血助攻,最后才走上了成功之路,下面我们来看看落魄公子是何许人也。

“齐桓晋文”此人是有着并称的,上古五霸之一,谦虚好学。兢兢业业,政治善于是才己用,军事改革,经济施恩,践土之盟后成为了霸主。

乐不思蜀主人公,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刘禅真的是白痴吗)

那时候,他的父亲晋献公已经年迈,但是非常宠爱妃子骊姬,骊姬国色天香,打了胜仗,别国求和得来的女人,骊姬不怀好意果然太子申生被迫自杀,把骊姬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重耳嗅到了危险,果断逃到诸侯国避难,从此走上了落魄公子“农奴”的道路。

乐不思蜀主人公,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刘禅真的是白痴吗)

父亲晋献公死后,自己国都又出现了流血牺牲的争夺,另外一位逃亡的兄弟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但是他也想杀掉重耳,重耳又鸡飞狗跳的到处避难,不过重耳毕竟是个继承人,官二代,还是有一批有才能的人愿意跟他的,在狄国住了十二年后居然有人行刺,又逃到卫国,真是让我有着——偌大的天下竟没有我容身之地的感叹。

有一次看到农民在田里吃饭,肚子饿了嘴馋了,问给点吃,农民居然拿个泥巴给他哈哈大笑,重耳生气的面红耳赤的,跟随的大臣安慰他说百姓是给您送的领土,真是应了一句“落魄风不如鸡,龙在浅滩造虾戏”,不得不说这个鸡汤居然没毒,重耳并把土块装在车上去往齐国了。《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记载: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野人盛土器中进之。重耳怒。赵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

后来流落到了齐国,这时候是屌丝逆袭的开始,睁大眼睛了哦,那时候的齐桓公对重耳一班人很客气啊,送车,送马,送女人,齐姜正是齐桓公的宗女被送给重耳作为妻子的,搁在现在这个年代,就是逆袭白富美抱得美人归。然后有了主角齐姜的出现,落魄公公子重耳开始“假醒”。

乐不思蜀主人公,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刘禅真的是白痴吗)

《烈女传》记载齐姜:

称赞她:“公正果断,言行不怠,劝勉晋文,返回无疑。公子不听,强与谋议,醉而载之,卒成霸基。”

这小伙子真的可以,得了车,得了马,得了女人还不算,问题是送的老婆居然这么给力,这么有能耐有智慧的老婆不可谓不赚,小编嗅到了“祖坟冒青烟”,呛得可以,正如《烈女传》说的一样,齐姜从女奴得知重耳的随从讨论让重耳回国的事,齐姜为了保密把这个婢女杀了,对重耳说:“听说你们要想回晋国去,这很好哇!”,可是重耳真的是乐不思蜀啊,在这里有老婆有马有车,过着富足的赞助富二代生活,并不想回去,就说:“没有那么回事”。齐姜再劝:“您在这儿贪图享乐,是没有出息的。”,可是重耳这个窝囊的还是不愿意走,实在是过爽了这里的生活,齐姜果然给力,心出一计,齐姜跟重耳的随从商量好,把重耳灌得酩酊大醉了,放在车里,送出齐国,等重耳醒来,已离开齐国很远了。《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记载:

行远而觉,重耳大怒,引戈欲杀咎犯。

在回国的途中还各种责怪想杀人,最后才得以安心上路,自从有了妻子齐姜的助攻,重耳慢慢的从旱鸭子,从一个被逼创业走向主动创业过度,后来经过各国的游说,努力,最终成为了春秋五霸晋文公。

真是应了一句——人比人气死人,落魄公子也走上了彻底逆袭的道路,农奴翻身把歌唱,有一句话说的好,一个男人的成功都有一个智慧的女人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他,所以重耳才能成为蛟龙翱翔于九天之上,重耳当政后励志强国,精心图治,福祉于民;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安定太平;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最终称霸了中原。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本文关键词: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的主人公是谁,乐不思蜀主人公选择题,乐不思蜀主人公的名字,乐不思蜀主人公,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人。这就是关于《乐不思蜀主人公,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刘禅真的是白痴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k.jiuquan.cc/html-3476/
上一篇 陈伟霆演过最火的电视剧,盘点陈伟霆最火的四部电视剧
下一篇 英文常用的打招呼方式,除了“Hello”还能说什么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