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入伏从哪天算起】,今年入伏从哪一天开始算起,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入伏从哪天算起: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来了,长达40天,哪天入伏?你准备好了吗?
- 2、入伏从哪天算起,今年入伏从哪一天开始算起
1、入伏从哪天算起: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来了,长达40天,哪天入伏?你准备好了吗?
导语:2023三伏时间表来了,今年竟然如此特殊!必须提前早做准备!
近来这段日子的天气可真的是越来越热了,只要一出空调房一准满头大汗,更别说出门了,那可比淄博烤肉还刺激。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现在还不算是真正热的时间,一年当中让人热得特害怕的日子就属三伏天了,老话也常讲“热在三伏”。那2023年的三伏天到底是哪些时间段呢?以及我们在这长达40天的三伏时间里,在饮食方面上应该提早做好哪些准备呢?接下来菜菜将为您一一来解说。
什么是三伏天?那2023年的三伏天到底是什么时间段呢?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zui为闷热的时间段,它由初伏、中伏和末伏组成,常出现于小暑与处暑之间。一般初伏和末伏各占10天,但中伏比较特殊,有时10天,有时20天,每年情况都不一样,具体伏数要视夏至三庚而定。
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1日到8月19日。(7月11日到7月20日)这10天是伏的开始,但是今年伏中间有20天(7月21日到8月9日),末伏(8月10日至8月19日),这个三伏天整整持续了40天。
为什么说今年的三伏天很特别呢?
从2023年的三伏天不难看出,今年又是一个“加长版”的三伏天。由于全球变暖,今年夏至恰逢“庚日”,这一现象是非常少见的。现在才刚到阳历6月份,很多地方已经高达35度甚至40度,所以提醒大家在三伏天到来之前,咱们提前做好相关的防暑饮食准备。
一、三豆饮
我们常听说夏天要喝三豆水,但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三豆饮它来自于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赫名鼎鼎的扁鹊医学记载。这道三豆食疗由绿豆、红豆、黑豆和冰糖组成。 看似普通的豆子组合起来却有很大的作用。建议大家在入伏前,适当偶尔喝一碗三豆饮,可以帮助我们身体下火解暑以及健脾健胃,为我们更好地进入三伏天而做好准备。
【三豆饮】
准备食材:20克黑豆,20克赤小豆(红小豆),20克绿豆,冰糖1小块(注:如果是小孩子喝的话,建议大家把赤小豆换成黄豆,再加一颗乌梅)
【具体步骤】
1、先把这3种豆类放一起搓洗干净,然后浸泡30分钟。
2、锅里倒入适量的清水,把浸泡好的三豆也倒进来,开大火煮30分钟。
3、后加入1小块冰糖,转小火煮15分钟就可以了。大家记住豆子不要煮开花,也不要吃豆,喝汤即可。
二、蒸饺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一伏是饺子,二伏是面条,三伏是煎饼和鸡蛋”的说法。 因为三伏天气高温酷暑,人出汗多,容易食欲不振。 饺子清淡、营养、美味。 三伏天吃点饺子,可以帮助我们增进食欲,同时解馋。
【玉米马蹄饺子】
准备食材:梅头肉或者前腿肉,去皮马蹄,甜玉米,红萝卜,饺子皮,小芹菜,胡椒粉,白糖,香葱,生姜,猪油,蚝油,味精。
【具体步骤】
1、取一斤漂亮的梅头肉剁碎,不要太碎,有颗粒感为佳,加入一点葱姜水去腥,加入一勺蚝油和小半勺食盐搅拌均匀腌制15分钟。
2、接着把适量的马蹄,甜玉米,红萝卜,小芹菜都清洗干净,切成颗粒状态。
3、然后把上面这些食材都加入肉馅中,另外加入一点胡椒粉,1勺味精,2勺猪油,1勺白糖搅拌均匀。
4、饺子皮可以买现成的,全部包好饺子后,水热上锅大火清蒸15分钟,香喷喷的马蹄玉米饺即成。
三、黄鳝
夏天我们在一些酒席上常常会看到有清蒸豆豉黄鳝,爆炒黄鳝,黄鳝煮汤等等美味佳肴,由于黄鳝肉嫩鲜美,其身上的肉,血,头,皮等部位均有很大的营养价值,而深受大家的喜爱。人们常说“日食一鳝,活力不断”,这一特殊三伏天正是吃黄鳝的好时节,它不仅可以避免夏季因为消化不良引起的拉肚子,还可以保护视力,让我们的身体虚弱营养不足的情况得到缓解,另外在三伏天,吃黄鳝还有冬病夏治的说法。
【黄鳝汤】
准备食材:6小条黄鳝,大蒜粒1颗,3片生姜,米酒2勺,食盐适量,面粉一小搓,胡椒粉一点点,猪油1勺
【具体步骤】
1、我们先黄鳝剁成小段,里面加入一点食盐以及面粉,反复抓洗掉表面的粘液,大家记得多冲洗几遍,尽可能地减少腥味。
2、锅里一勺猪油,等油温热加入姜片和大蒜,把黄鳝先煎一下,这样煮出来的汤汁才够浓白香美。
3、接着倒入适量的开水淹没过黄鳝,另外锅里再倒入米酒2勺(可增香去腥),把锅盖盖上开大锅先煮十分钟。
4、然后转小火煮15分钟左右。出锅前我们会加入适量的白胡椒粉和盐搅拌几下提味。
【家尤菜菜有话说】
2、入伏从哪天算起,今年入伏从哪一天开始算起
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曾写道“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在夏天,不仅是中午燥热难耐,在夜晚也是毫无凉意,于是辗转反侧之下只能在月光下站立,度过长夜。这样百年前的情形时至今日也仍旧在发生,在这七月的盛夏,烈日似火,万里无云,人们不论做些什么,迎面而来的都是热浪,丝毫没有精气神。
但是这夏天真正炎热的三伏天还没有到来,人们常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一年之中最闷热的时间当属“三伏天”,但是究竟何时才要入伏呢?其实时间早已确定,那就是2022年7月16日。在古人的眼中这入伏的时间也另有讲究,分为“公伏”和“母伏”,那今年是“公”还是“母”呢?
夏至三庚数头伏
何时入伏,每一年的时间都是不确定,因为入伏天随着夏至节气而改变,在民间留有这样的谚语,那就是“夏至三庚数头伏”,以此来确立初伏的时间。夏至隶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这一天白昼最长,黑夜最短,之后气温将会节节攀升,直至入伏之后达到最高温。
而入伏天则指的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很多人对于这“庚日”无法理解,其实这是古人的农历时间,采用“干支纪日”的方式,这一做法自春秋时期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在华夏沿用了上千年时间,这也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纪日方式。
在“干支纪日”中,人们可以纪日纪时,在天数上古人分为“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在每日具体的时辰上又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地支。这两者可以相互配合,不断地循环使用,是古人对生活规律的智慧总结。
夏至为今年的6月21日,为乙巳日,之后的第一庚日就是6月26,所以第三个庚日7月16也就是“入伏”天。这样一句看似简单的谚语,包含了老祖宗的千百年来生活的经验,指导着老百姓的农业生产。
公伏天,母伏天
在古代朴素的哲学观念之中,人们将这世界分为阴阳两派,两者相互对立转化,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关于这入伏天的“公母”之分也来源于这样的阴阳学说。如果在入伏那一天的农历时间为单数则为“公伏”,象征着阳。而若是双数则为“母伏”,那则代表着阴。
今年的入伏天为农历六月十八,所以就是“母伏”,而古人则通过确定其公母来判断天气状况,也曾留有“公伏凶,母伏爽”的俗语。如果是“公伏”,那天气便会十分毒热,令人们酷暑难耐。反之“母伏”则会让人们感觉凉爽,舒适。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现在的气温处于节节攀升的状态中,还没有入伏,人们都已燥热难耐,甚至热火攻心,身体出现诸多不适。但是这入伏天即将来临,还有长达40天的高温生活,大家还需要及时注意防暑为好。
和古人学防暑
不同于现在生活的便利,古时候的人们在燥热的夏天没有空调电器,那么他们如何防暑降温呢?其中自有古人的生活妙招。在封建社会之中,权贵之人会在自家的建设“清凉亭”,又称“水帘亭”,傍水而建,院中修有水车,其次再将雨天的雨水收集起来,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将雨水从屋檐之上流下,保持屋内清爽的温度。
而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自然是没有这样的财力去修建凉亭,于是人们在夜晚睡眠的时候就会用“竹夫人”,即用水边的大竹子做成的竹夹膝,有降温的效果。东坡居士苏轼就曾写道“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这里竹夫人是他送给好友的礼物。
小结
夏日,虽然明媚,但是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却有着诸多的不便,太阳炙烤着大地,身体的高温如何都难以消散,所以做起事来无精打采,也容易急躁惹事。可是这真正磨练人的三伏天还没来打,面对之后长久的高温天气,大家还需要多做准备,及时避暑。
本文关键词:今年几月几日入伏 今年入伏从哪天算起,入伏从哪天算起到哪天结束2022,入伏从哪天算起2020一共多少天,入伏从哪天算起到哪天结束,入伏从哪天算起庚日。这就是关于《入伏从哪天算起,今年入伏从哪一天开始算起(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来了)》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