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锄禾日当午古诗】,锄禾日当午古诗意思,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锄禾日当午古诗:李绅:写一首“锄禾日当午”,这位大贪官,骗了多少人?
- 2、锄禾日当午古诗,锄禾日当午古诗意思
1、锄禾日当午古诗:李绅:写一首“锄禾日当午”,这位大贪官,骗了多少人?
在我们小时候,有一首诗的传唱度极高,甚至超过了骆宾王的《咏鹅》和李太白的《静夜思》,我也不和大家卖关子,这首诗就是咱们今天要说的李绅写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在我们的食堂里、餐桌上出现率可谓是极高。在这首国民诗歌的影响下,我们一直觉得李绅是一个高风亮节的君子,是一个忧国忧民勤俭节约的好官。然而我们都被他骗了!
一、出身没落官宦家,青年立志
李绅,毫无疑问,因为《悯农》诗,在历史中一举成名,他祖籍安徽,曾官至唐朝宰相。他的出身还是极有趣味的,他老爷爷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自己的父亲也是县令,奈何早年丧父,跟随母亲颠沛流离,从小看惯了人情冷暖,也亲眼目睹了农民朝不保夕的生活。这也就是《悯农》诗产生的背景。
后来为了考取功名,多次未中,就住在元稹家里,还为元稹的《莺莺传》命题,蹭了一波热度。终于在35岁中了进士,跟在白居易、元稹后面,从校书郎干起,摸爬滚打 ,从右拾遗到司马、刺史再到节度使,直至宰相之位。
后来李绅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是“牛李党政”中李党的重要人物。曾与白居易、元稹等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相传李绅中了进士后,用龙章凤姿的气度和渊博出众的学识征服了当权者,位居翰林学士,正可谓是春风得意。他衣锦还乡,与友人李逢吉于观稼台上体察民情。李逢吉看到的是自己的仕途,“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他想的是青云直上三千里,每年升官如登台。
而李绅呢,有感于黎民百姓在田间的辛苦劳作,当即连发三首悯农诗,第一首就是我们放在文章开始的锄禾日当午。其他两首分别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和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常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国家肥。
此时的李绅是个热血澎湃的少年,敢于直接揭露社会的现实,毫无顾忌肆无忌惮的评论朝廷的短处。他对李逢吉捧着一颗赤诚的心,却不料李逢吉转眼就向皇帝污蔑李绅写反诗以求得升官好前程。武宗皇帝不是昏君,不仅没有怪罪李绅,反而给李绅升了官。再看那李逢吉呢,偷鸡不成蚀把米,被贬云南。
二、宦海沉浮、卷入党政、初心泯灭
我们写到这里,仿佛这李绅真真是个大好人了,也许年少之时的李绅真的存了一颗为百姓做官的心,但是不知何时,这颗赤子之心在宦海沉浮之中就悄悄地就变了—卷入牛李党争、贪图享受、滥施淫威。
卷入党争后,李绅为了讨好李德裕,已完全忘却为官初心,只顾一己之利。李绅在地方做官时,为了自己的奢侈淫靡生活鱼肉百姓。相传李绅爱吃鸡舌,一顿饭要杀三百只鸡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所以后院堆满了鸡的尸体。这种说法在唐朝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细思下来是肯定不可能的,但这个流言盛行的背后恰好从侧面反映了李绅在人们心中的穷奢极侈。
他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鱼肉百姓,在蝗灾面前谎称毫无损失,对当权者溜须拍马阿谀奉承。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将自己辖区内的百姓逼的逃亡,竟还发出:“君不见掬麦乎?秀者在下,粃粏随流者不必报来。”这句互意思就是“你见过用手捧麦子的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这事不必报来,那些穷酸百姓的死活流亡,本是物竞天择。”这样的话。令人愕然侧目。
除此之外,其他载入史籍的还有长庆元年的科举案,以及吴湘冤案等等。此时的李绅,写出的诗歌也只是歌颂皇帝功德了。在这里列出一首:
《上党奏庆云见》
飞龙久驭宇,真气尚兴云。
五色传嘉瑞,千龄表圣君。
从风忽萧索,依汉更氛氲。
影彻天初霁,光鲜日未曛。
表祥近自远,垂化聚还分。
宁作无依者,空传陶令文。
当年写出《悯农》的少年郎已经消失在宦海里了。只留下一位麻木的政客。
当时唐代高官都有豢养私妓的风俗,而李绅在家妓的数量上比较出名。”司空见惯“这个成语就跟李绅有关。刘禹锡当年出任苏州刺史,李绅请他吃饭。席间刘禹锡有意一个私妓,写下了《赠李司空妓》的绝句: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这首诗恰好证明了李绅当时、极尽奢靡、花天酒地、贪图享受的场面,刘禹锡见到觉都咋舌诧异。
三、滥施淫威、残暴酷吏
《云溪友议》中记载,年轻时的李绅尚未发迹,当时与李元将交好,称李元将为“叔叔”。但是发迹之后,李元为讨好李绅,去见李绅时,降低辈分自称“侄子”,可李绅并不理睬,直至他自称为“孙子”,李绅也只是勉强同意。玉盘珍馐,美人如玉,李绅早已迷失其中了。初心不复,热血已凉。李绅,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热血少年郎了......
还有一次,一位姓崔的巡官,是李绅的同窗,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他们刚在这边旅馆住下,仆人便与一个市民起了争执。李绅得知后,问那个家仆是干什么的,家仆说:“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并未细究,便将那仆人和百姓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了起来。说:“过去我们是同窗,既然来我这里,为何迟迟不来相见?”崔巡官连忙叩头谢罪。可李绅还是朝堂之上把他绑了起来,打了20杖。当时人们议论纷纷:“李绅的族叔反过来做了他的孙子,李绅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善恶终有报,李绅忘却初心后,愈发偏激,为了自己利益、贪图享乐,极尽酷吏之残暴,年少时的《悯农》青年早已面貌全无。善恶终有报,在847年,李绅的“吴湘冤案”终于得到平反。死去的李绅更是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
《悯农》是诗坛不朽的篇章,然而欺民的酷吏也将在史册上千载留名。宦海熄灭了点点烛光,不知晚年的李绅,在回忆过往的时候,还记得那个忧国忧民的热血少年郎吗?
2、锄禾日当午古诗,锄禾日当午古诗意思
锄地,是田间劳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锄地,就是除庄稼地里的草。绿豆地、花生地、玉米地......在庄稼长出地面之后都是需要及时除草,否则草长起来会和庄稼争夺养分。以前在村子里,要想看谁是勤快人,只需要观察两个地方,一个是柴垛,一个是庄稼地。院畔如果烧火柴整整齐齐码放好的人家必然是勤劳人家,地里庄稼茁壮成长碧绿一片的当然也是。所以,庄稼人在乎土地,一来是面子,二来土地是生存的依赖。
锄地需要的工具是锄头,锄头有铁锨和䦆头一样的木长柄,前面安着锄刃,刀身平薄横装。除草时,双手紧握锄柄,把锄刃放在草的前面,然后使劲后拉,草就拦腰铲掉。
小时候我喜欢跟着爷爷奶奶下地除地,爷爷专门打制了一把小锄头,锄柄也是“量身”定制,锄地对于我来说与其说是为了除草,还不如说是为了好玩。
刚可以锄的地庄稼和草是一般高,有的草长得伪装成草的模样,一不小心就会连苗带草一同拿下,奶奶就心疼禾苗不让我干,爷爷却说,不怕不怕,这些活总要学着干的。
庄稼是一行行的整齐生长,锄地是需要摆好架势的,比如落脚应该一前一后踩在庄稼的空隙之地,以免踩了苗,比如锄刃要紧压地面,如果手力气不到位要么铲不到草根,要么锄头架空,甚至铲到自己的脚或者腿,比如拿锄把一定要紧握,握不紧手指根部会起泡。我常常因为握不紧锄把手掌起泡,水泡圆溜溜大豆般大小,看起来还挺顺眼,摸起来软软的,但是一旦破了,一股水流出之后那是钻心的疼痛!手上打几个水泡晚上都能疼醒。不过锄过几天地之后打泡的地方就会结疤,然后就慢慢生成老茧,那种即使用针扎都没有了疼痛感的老茧。小学时候记得学过一篇课文《手》,里面描写主人公的手像是小耙子,可以想象是受了多么多的苦啊!
锄地一般在夏日里,炎热难耐,在地里锄地会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体会。所以锄地的时候希望有雨,下雨了天气会凉快,可是爷爷父辈却不这样想,因为一下雨,草还会拔节疯长起来。锄地最好的结果是,锄完地,一连能暴晒几天,那样一些草就会一命呜呼。可是总不能天随人愿,要想有个好的收成,庄稼地都要锄好几遍。于是我就有点佩服那些草生命的顽强,有的草连根拔起后,过几天再去地里看,只要根部沾点泥土又会倔强地长出新芽。精心呵护的不一定能茁壮成长,打压摧残的却可以笑对人生!
现在的生活,我们都能穿暖吃好,但是常常会有一种体会:那些苦苦的日子所奢望的食物现在做吃起来却没有原来的味道了。
究其原因,我想不是食物改变了,而是我们生活方式变了的缘故吧。
就像锄地,除去了草的生命成就了庄稼的收获,在辛劳的过程中能享受获得的成就感。
人生也是一样,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本文关键词:锄禾日当午古诗是谁写的,锄禾日当午古诗名叫什么,锄禾日当午古诗的意思翻译,锄禾日当午古诗原文,锄禾日当午古诗怎么写。这就是关于《锄禾日当午古诗,锄禾日当午古诗意思(李绅:写一首“锄禾日当午”)》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