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揭秘白崇禧】,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大揭秘白崇禧:武汉出发的江兴轮,遇难人数是泰坦尼克号的6倍
- 2、大揭秘白崇禧,白崇禧聪明绝顶
1、大揭秘白崇禧:武汉出发的江兴轮,遇难人数是泰坦尼克号的6倍
1938年6月,武汉会战打响,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了保留继续抗战的实力,决定有步骤地分批撤离党、政和地方政府机关,并加快了将工厂设备和战略物资往大西南转移的进程。一代船王卢作孚和他民生航运公司,成为转运物资和人员的主力。
卢作孚
10月25日下午2点,在武汉民生路码头,最后一艘客轮“江兴轮”从这里起锚。这艘平时即使满员也只能搭乘3000多人的江轮,满满当当地搭载了将近一万人!无论是机关的职员、掉队的士兵,还是伤病员和武汉市民,都想赶上撤退的最后一班船。
不仅如此,已经严重超载的“江兴轮”在开出三个小时之后,船舶运输总司令突然接到副总参谋长白崇禧的命令:务必将汉口日租界设置的6门珍贵的高射炮,以及备用的500箱炮弹撤走! “江兴轮”在接到电令后即刻转舵回航。可是这已经载满乘客的客轮要把这高射炮放在哪里呢?
白崇禧
“江兴轮”再次回到码头之后,这艘已经超员三倍的客轮在舱底勉强塞下了500箱炮弹后,六门高射炮无论如何也放不进去了,迫于时间紧急任务艰巨,只得把六门高射炮全部安置在上层的甲板上。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使用的高射炮
当时船上的老百姓还暗暗高兴,觉得被放上了威武的高射炮之后,像是带上了安全帽穿上了防弹衣一样有了保障,若是遇到敌机,肯定是比“裸奔”要强多了!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这六门本让大家觉得是护身符的高射炮,却成为一场巨大的悲剧的导火索。
在武汉会战后期,国军空军已经奉命转移,武汉上空的制空权完全被日军掌握。日本空军派出水上飞机专门监视进出武汉的船只。若是船上只是逃难的百姓,便放一马;如果敌人发现船上有军人,或是有携带武器和军用物资的嫌疑,便立即实施毁灭性攻击。
武汉会战期间,日军战机袭击长江航道
日军光是见到船上有运送军用物资的嫌疑就会攻击,更别说这“江兴轮”的甲板上还摆着六门高射炮!果不其然,两架日军飞机在“江兴轮”上空盘旋了几圈之后,立刻开始了惨无人寰的扫射!
这本书中记录了当事人李世芳,对日军来袭时的情景的描述:“子弹打的甲板当当响,坐在最上层的人顿时就倒下一大片!还有好几个是抱着孩子的妇女,孩子还在怀里吃着奶也被打死了,血水顺着甲板的雨檐往下流,真是惨极了!”
如此情景,船上随高射炮转移的几十名炮兵们再也按捺不住了,从舱底将炮弹搬到了上层甲板上,脱掉衣服校正炮位,口中大声骂道:“老子和你们拼了!反正是个死!”在装填好两门炮之后对着敌机一阵猛打!敌机似乎没有想到船上的军人还会反击,毫无防备之下,其中一架飞机尾部瞬间冒出青烟,由另一架飞机护航摇摇晃晃地返航了。船上的人们在为击中日机欢呼时,丝毫没有意识到,死神的脚步已经悄然而至。
当时,高射炮队的官兵们隐约感觉到敌机会来报复,便开始调整炮位,同时把舱面的乘客往舱底转移。正乱着,6架日本飞机贴着江面飞临客轮上方,甲板上的高射炮还没来得及发射便已经被火海包围了。6架敌机轮番向客轮投掷爆破弹和燃烧弹的同时,还不停的用机枪扫射,短短几分钟,船尾和中舱就燃起了大火,船尾也开始下沉。
江兴轮遇难图
在亲历者李世芳的回忆里,这样描述了当时的情景:“船上秩序大乱,号哭声、救命声、爆炸声响成一片。最初,船上的军人还用武器还击了一阵,这时大多数军人也已受伤,更是被上万名旅客挤得东倒西歪。自顾不暇了。”
当时由于船上旅客太多,到处都是一片混乱,连高射炮都无法有效射击,高射炮手被炸弹炸死殆尽。江兴轮在日军饱和轰炸下很快开始下沉,由于当时江兴轮正在长江中间,这段水流也比较湍急,轮船被炸沉以后,获救者只有84人。上万无辜的生命就在日军几近疯狂的轰炸下,永远沉睡在了滔滔的长江水之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部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横扫全球票房,大家都知道了发生在1912年的这场沉船灾难。但是,江兴轮惨案中,上万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人数是泰坦尼克号的6倍之多!“江兴”轮最后撤离汉阳码头,搭载的除却数位船运总司令部管理员外,绝大多数都是民工、难民和低层官兵。他们,同样不应该被遗忘。
1938年10月24日,长江北岸日军进占黄陂,逼近汉口;长江南岸日军推进到距武昌仅30公里的葛店附近,逼近武昌。日军已对武汉形成了东、北、南三面包围的态势。
1938年10月25日,日军突破汉口以北岱家山,占领守望台
大势已去,蒋介石正式下达命令放弃武汉。10月25日,日军先头部队进入武汉时,看到的武汉已是空城一座,只剩下来不及撤离的大批平民。10月25日也成为武汉沦陷日,每年的这一天,武汉三镇必定拉响警报,提醒大家勿忘国耻,奋斗自强!
日军占领下的汉口市政府废墟
史学家们曾经说过一句话:“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这句话形象地诠释了武汉失守的深邃含义。武汉保卫战规模空前,中国军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也给予日军以巨大杀伤,从此以后,日军再也无法在中国战场上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役。武汉会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到战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同时,对整个远东战局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武汉会战无疑是一场英雄之战,武汉不愧为一座英雄之城。
2、大揭秘白崇禧,白崇禧聪明绝顶
在国民党内部,敢和蒋介石的中央军抗衡的派系,说来说去,最牛的就要数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了。白崇禧在江湖上有个大名鼎鼎的外号,就是“小诸葛”,号称诸葛亮再世,官拜一级上将。
白崇禧生于1893年,父亲是开粮油店的穆斯林小业主,虽不富裕,但至少能供起白崇禧读书。白崇禧天赋异禀,16岁就考进了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学校,还是学校的状元,后来又考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这为他日后在军界飞黄腾达打下了基础。
李、白的桂系,在多如牛毛的军阀界,可以说是一股清流。因为桂系军阀的新社会色彩比较浓郁,在广西积极推行现代化建设,不像有些军阀土得掉渣。同时,桂系还很有民族气节,在抗战中是数得着的主力力量。
大家都知道台儿庄大捷,这场战役,就是由李宗仁全面指挥、白崇禧全面配合的。关于抗日战略,白崇禧最有名的就是“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跟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李宗仁性格稳重,喜怒不形于色,而白崇禧则是耿直脾气,有什么说什么,有时候让蒋介石都受不了。
老蒋也确实够累的,一方面要对付解放军,另一方面还要提防白崇禧给他挖坑。可面对解放军横扫江北的时候,中央系已无人可用,蒋介石硬着头皮,也要用白崇禧。白崇禧早就想搞掉蒋介石了,于是在武汉发了“亥敬电”,逼蒋介石灰头土脸地下野,由李宗仁出任代总统。
白崇禧的想法很好,可对于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他其实是个门外汉,远不如李宗仁老道。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国民党大势已去,而且共产党也说了,无论谈成什么样,解放军都要过江。在这种情况下,白崇禧还在异想天开地经营长江防线,甚至还做出他认为自己能做出的对共产党最大的让步。
所谓让步,就是白崇禧可以接受在名义上由共产党领导全国,只是解放军不允许渡江,长江以南由国民党的中央系和桂系分别控制。
做为共产党谈判团军事代表的林总,对白崇禧的这一套有些不耐烦,说的非常清楚:不接受北京提出的条件,那解放军就会横渡长江,武力解决问题!
而白崇禧呢,还在做梦,他不相信解放军的木板船能渡过风大浪大的长江。更可笑的,白崇禧还幻想蒋介石能助他一臂之力,认为自己阻止解放军过江,也符合蒋介石的利益。
蒋介石是想保住东南半壁江山,但同时更想搞掉白崇禧。白崇禧需要军用物资,找老蒋要,老蒋怎么可能给他?这些物资可是老蒋吃饭的家伙,给你?你再回头打我?除非老蒋疯了。
白崇禧丝毫没有看出这些,还在幼稚地幻想。
共产党是想争取白崇禧的,动用各种力量说服白崇禧起义。共产党的条件非常不错,只要白崇禧起义,他的地位不会低于北平起义的傅作义。国民党左派大佬李济深也联系白崇禧,劝他识时务,和共产党合作,远强于和蒋介石的尔虞我诈。甚至,白崇禧如果起义,共产党对广西问题的解决,可以网开一面。
共产党已经仁至义尽了,可白崇禧还想着他在广西的独立王国。
李宗仁早就说过白崇禧看事情太天真,1965年李宗仁回国时,对周总理说过,白崇禧这个人太过自负,在政治上没什么远见,只看到眼前。周总理也说,此人有军事指挥才能,没有政治上的远见。
共产党没兴趣再和白崇禧浪费时间了。1949年4月23日,百万解放军横渡长江,白崇禧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瞬间瓦解。
更可笑的是,到了此时,白崇禧依然拒绝了起义的请求,还在幻想自己有30万军队,长江保不住,至少可以死保广西。
这一点,傅作义就比白崇禧要聪明多了。傅作义虽然也有几十万军队,但他知道,面对强大的解放军,自己这点军队全部战死,自己也将一无所有。傅作义起义,得到了共产党的优厚待遇,而白崇禧始终在做割据广西的白日梦,最终只能一无所有。
更愚蠢的是,明明知道蒋介石和自己不是一路人,他还跑到台湾,失去了与蒋介石在台湾抗衡的本钱,只能任由老蒋操纵,郁郁而终。
本文关键词:白崇禧是谁,白崇禧其人,白崇禧官,大揭秘白崇禧的扮演者,白崇禧的。这就是关于《大揭秘白崇禧,遇难人数是泰坦尼克号的6倍》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