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熄灯号记忆里】,熄灯号时间,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熄灯号记忆里:熄灯号|激情燃烧的岁月渐渐远去,但军号声却在我记忆中愈发清晰
- 2、熄灯号记忆里,熄灯号时间
1、熄灯号记忆里:熄灯号|激情燃烧的岁月渐渐远去,但军号声却在我记忆中愈发清晰
放号时光
■张 华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参军来到驻守在长白山脚下的一支装甲兵部队。那时,全团分散驻扎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5条山沟里。新兵入营的路上,我们听到山谷深处飘来嘹亮的军号声,顿时热血沸腾。孤陋寡闻的我,以为军号声就像生产队的大广播一样,是把军号对着缠有红布条的麦克风吹奏、通过大喇叭传出来的,声音那么标准,那么高亢。

我从小喜欢写写画画,在新兵连出了几期黑板报,受到团里好评。加之我在入伍时已是党员,新兵下连后被分到电影组。电影组的任务之一是放军号,那时我才明白,军号声是灌了唱片、由放映员在电唱机上放出来的。
对于大山里的部队来说,军号声就是钟表。起床、吃饭、熄灯,上课、集合、训练,各有不同的号声。起床号比较舒缓,因为战友们还在睡梦中,要轻轻地叫醒;紧急集合号短促有力,召唤部队快速集结;熄灯号不急不躁,伴随战友安心入眠。
扩音机和电唱机就摆在电影组的宿舍里。因为我是新兵,为了让我尽快熟悉部队情况,也为了锻炼我,放军号的任务落在我的肩上。
清晨,闹钟“丁零零”的声音响起,我立刻翻身下床,先把扩音机打开预热,接着换衣服、整理内务、打扫卫生。眼看快到6点,我把军号唱片放入电唱机转盘,把长臂唱针准确定位到“起床号”位置。唱片上纹路细密,每种号之间间距很小。所以每次我都特别小心,生怕唱针滑偏,错放成别的号声。

6点整,悠扬的起床号响起,在山谷中萦绕。全团各点位的战友们迅速起床,10分钟后,伴着出操号集合出操。“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沾满晨露的山谷间,传出此起彼伏的口号声和整齐划一的跑步声,营区顿时充满活力。
7点30分,开饭号响起来。官兵集合整队,唱着歌走向饭堂。用餐期间,我通常会放《边疆的泉水清又纯》《骏马奔驰保边疆》《我为伟大祖国站岗》等歌曲,当作就餐时的“背景音乐”。
8点整,上课号响起。官兵们开始工作、训练。午饭号、下午上课号……一天中我要放十余次军号。
放号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但也有考验人的时候。有一次赶上新电影发行,军影站为了让更多的部队尽早看到,就排好顺序“串片”演。轮到我们团时,电影放完已近半夜。我连夜把电影胶片送到十几公里外的火车站,回来时又困又累,睡眼惺忪间定好闹钟,倒头便睡。

第二天早晨,闹铃声响起,我急匆匆起身,放响起床号。号音还在空中飘荡,就有电话打进来。我心里一惊:今天放号也没晚,谁来电话?是不是有紧急情况?我赶忙抓起电话,就听团长在话筒另一端怒吼:“才几点你就放号!”我脑袋一下子清醒过来 ,盯着表盘仔细一看,糟了,提前了整整1个小时。之后我更加认真仔细,再没出过差池。
放号的日子里,我对闹铃声特别敏感。每天清晨“丁零零”的声音一响,我的心就突突直跳。多年后,偶尔从报纸上看到被闹钟惊醒对身体的种种影响,我不禁淡然一笑。当时,我哪里懂这些?况且就算知道,也全然不会在乎。选择当兵,就选择了奉献,坚守自己的战位,不讲任何条件。
激情燃烧的岁月渐渐远去,但军号声却在记忆中愈发清晰。无论是20多年的军旅生涯,还是转业后到地方工作,那嘹亮的声音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激励我不断前行。

(原文刊于《解放军报》2022年5月14日“老兵天地”,内容略有删减;封图来源解放军报微博。)
2、熄灯号记忆里,熄灯号时间
“咯嘣咯嘣”支边包■陈柏清,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熄灯号时间?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熄灯号时间
“咯嘣咯嘣”支边包
■陈柏清
20世纪60年代,父亲响应“三线建设”号召,带着母亲回到了贫穷的故乡。那时,家里生活条件不好,填饱肚子都困难,更不用说美食了。为了不让家人挨饿,母亲用她独到的智慧,创造了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美食”,比如“咯嘣包”。

“咯嘣包”是什么呢?得先从它的来源说起。父亲从部队回到家乡的时候,给村民带了很多蔬菜种子、树苗。其中有棵花椒树,村民认为养不活,没人要,父亲便拿回家,栽在临时分给我们住的院子里。这棵花椒树长得很好,两三年后,每年都可以收获大量花椒,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花椒籽。在那样的年月,粮食不多,花椒作为一种调料,用途并不大。于是,秋天收获的一簸箕、一簸箕黑珠子一样的花椒籽便放置在仓房里,不知作何用。
一天,母亲围着花椒籽转了几圈,心中突然来了灵感。她跑到园子里寻了一棵大白菜,洗净剁碎,又舀来一瓢花椒籽,在锅里炒了一下,撒在剁碎的白菜里,加了点油盐拌匀。随后,她用事先和好的玉米面,将拌了花椒籽的白菜馅包成包子,在大蒸屉里摆好,上锅蒸。20分钟后,母亲揭开锅盖,一锅金黄的“笑脸”出现在眼前。我们看着馋,可母亲拍了拍我们伸出的小手,笑着说:“我先尝尝,别药了你们几个小馋猫。”我们只好忍着口水看母亲一边吹热气,一边郑重地咬了一口,嚼着嚼着,就听“咯嘣”一声,嚼着嚼着,又听“咯嘣”一声。我们看着急,可母亲哄我们先出去玩,等到了饭点再回来。

那天,我们的心思都在那一锅热气腾腾、溢着香味的包子里,哪里玩得下去。转了一圈跑回来,母亲再也拗不过我们,只好拿给我们吃。我们咬一口,一个珠粒样的东西碰到牙齿,轻轻一磕,“咯嘣”一声,一股油在颊间散开,很清香。一口一口,“咯嘣咯嘣”。我们好奇地看包子里的馅,才发现了秘密。我们吃得更起劲,“咯嘣咯嘣”一连吃了好几个,直到肚子撑得装不下。
一起支边的邱叔恰巧来串门,母亲请他品尝。他赞不绝口,母亲便送了他几个。不一会儿,左邻右舍的叔叔婶子都听说了“咯嘣包”,纷纷前来品尝。母亲索性又蒸了一锅。那天,家里非常热闹,一起支边的叔叔阿姨,在院子里或席地而坐,或站立,吃着母亲的“咯嘣包”,开心地交谈着。这令我想起以前在部队大院每到周末的聚餐。大家都说“咯嘣包”好吃,还亲切地为它起了个新名字——“支边包”。后来,每到秋天,母亲都精心晒好花椒籽分给各家。大家还把支边包进行了再创造,这个加点粉条,那个加点萝卜,拿到我家一起品尝。记忆里,那“咯嘣咯嘣”的声音,总是充满了欢欣。

那年春节回老家,二婶给我做了支边包。我坐在老屋的花椒树下,听她讲我父母当年支边的故事。当第一粒花椒籽在我的齿间“咯嘣”一声的时候,久已埋藏在我眼中的泪水震落了——我和父亲以及他的战友们聚在院子里吃着母亲做的支边包的情景,就像是昨天。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22年2月27日“生活周刊”版)
来源: 解放军报
本文关键词:熄灯号号,熄灯号简谱图片,熄灯号什么意思,熄灯号的意思,我想看熄灯号的。这就是关于《熄灯号记忆里,熄灯号时间(但军号声却在我记忆中愈发清晰)》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