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林则徐是哪里人,林则徐是在哪里牺牲的(福清之子林则徐)

关于【林则徐是哪里人】,林则徐是在哪里牺牲的,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林则徐是哪里人:福清之子林则徐
  • 2、林则徐是哪里人,林则徐是在哪里牺牲的

1、林则徐是哪里人:福清之子林则徐

□魏微

1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今福州),然而按祖籍论,他却是地道的福清之子。至今,他家的祖墓还在福清乡下的一个小村里,坐北朝南,背靠青山,风水自然是极好的。

这祖墓是林则徐的六世祖林榕山和他的儿子林开泰的坟墓。林榕山还有一个儿子叫林存素,正是这位林存素,成年后迁居福州,从此存素这一支便在福州繁衍生息,1785年,林则徐诞生。在林则徐的各式传记里,大多会提上一句,自五世祖迁居侯官——这五世祖便是林存素,也叫林学弢。

至今,林存素在福清生活的痕迹,便是他和父亲林榕山共同住过的祖屋,现在算是林则徐祖居了。坐北朝南的一个小院,门口有一口古井,修缮过的门庭雕梁画栋,红砖墙,双坡顶,一看便是典型的闽地建筑。遥想很多年前,林家世代住在这个叫岑兜村的小村里,日子起起落落,到了林榕山这一代,大抵还不赖,因为是两进房院,我猜应该是小乡绅之家,过着耕读生活。

未知算不算巧合,林家的祖屋和祖墓相隔不远,且都留存了下来。祖屋是父亲和儿子共同生活过的见证,后来这个儿子离开家乡,迁至不远处的福州;祖墓是父亲和另一个儿子的归处,这个儿子一直未曾远游,留守在福清,死了便和父亲葬在一起。

福清离福州并不远,开车不过个把小时,语言、气候、饮食习惯都很相近。可能正是这个原因,林存素一支虽然迁至福州,却并没有在福州另建林氏支祠;逢年过节,祭亲拜祖,免不了要回福清去的。及至五个世代过去了,到了林则徐这一代,和福清之间仍然剪不断、理还乱,饱有一种故乡的深情。林则徐在给父亲林宾日写的《先考行状》里有一句:祖居“福清县之杞店乡”,这一句说得很明确了,福清是他的来处。

既是来处,则必有惠于他。他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当时的规定,考生必须以先祖所入的宗祠为籍贯地报考,否则便被认为是“没籍仔”。因为林家在福州没有宗祠,很自然的,林则徐每次应试都是以福清岑兜村林氏宗祠的名义。1804年,19岁的林则徐中举并且成婚,婚后他即回福清林氏宗祠拜祖;七年后他中了进士,照样的,他把“进士出身”的红匾和皇帝送给他的“福寿”牌匾,送回福清祖祠悬挂,以示光宗耀祖。

及至很多年后,在经历了人生的一番大风浪之后,六十五岁的林则徐因病回福州家中休养,刚好这一年,福清重修文庙,便请林则徐撰写碑文。林一挥而就,他在《重修福清县文庙碑记》里说,福清是“桑梓之邦”,而自己的先世为“融人”。融人,也就是福清人。

《重修福清县文庙碑记》写于1850年,写完这碑记不久,他就辞世了。

他是生于福州,长于福州,却至死不忘自己是福清人。

2

林则徐被认为是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语出范文澜《中国通史》),追溯他的出身、性格、人生经历,或许能看到他身上作为福清人、乃至福建人的一些特性,那就是开通,务实,干练,敏达。

他出身于寒士之家,父亲林宾日,是当地的一位教书匠,母亲陈轶,也是读书人家的女儿。夫妇俩共育有十一个孩子,家里孩子多,进项少,断炊的事是免不了的。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林则徐就常拿着母亲的针线活、手工艺品到店铺里寄卖,少年不识愁滋味,能想见他一副跳刷刷的模样,早上把母亲的针线活送到店铺去,晚上再到店铺取钱,回家交给母亲,这对一个小孩而言,大抵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林家并不以贫为耻。父亲是个开明的教书匠,懂得因材施教,他不只追求学问,还注重孩子的品格修养。常常家里欢声笑语,邻居好奇,忍不住来探看,却见这一家十几口人,正围在一起吃豆腐呢。就是说,吃豆腐都能吃出喜乐来,那自然是,读书里也是有喜乐的。

林则徐自小聪慧过人,三四岁时就跟着父亲去书塾,可以说,他的启蒙教育是在父亲的膝上完成的。及至七八岁,就写出了“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样的诗句,震惊四座。他因为家里穷,十来岁的时候,就有人劝他当学徒、做生意,被他父亲拒了。知子莫如父,他看得出这儿子,将来必成大器。果然,林宾日教书育人五十年,带出的举人或进士多达数十人,但最出色的还是他的儿子林则徐。

未知这算不算福清人的传统,重文重教。自古以来,福清就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称。史载,自从隋唐兴科举以来,一千多年间,福清这片素重“诗书礼乐”的土地上,走出了1404位举人、710位进士,“登科甲者甲于诸邑”。

其实何止一个林则徐,千余年来,福清不知生出多少名卿重臣,名流雅士。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福清的水土虽然没有养育林则徐,却养育了他的先人。父传子,子传孙,及至林则徐的儿子林汝舟中了进士,也学他父亲样,第一件事便是回福清祭祖,感谢这片土地的生养之恩。

林则徐是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因为雷厉风行的虎门销烟,他横身进入历史。而由虎门销烟引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则被后人认定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的发轫人。当然这一点,他事先不可能预知。

顺便说一句,从历史的角度,林则徐踩在了一个很重要的节点上,正所谓“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总之,他与历史确实是撞了满怀。那些他经历、未曾经历的,都在他死后,对中国历史施予巨大的影响。也可以说,他是以一己之身,整个改变了后世的中国史。

鸦片战争之后,他被发配新疆,戍边达五年之久。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新疆,并且认定,俄罗斯必将是中国的大患,“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他辞世前一年,在长沙会见了时为布衣的左宗棠,说:“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他把自己制定的新疆战略、资料地图等,悉数交给左宗棠,说:“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直到临死前,他还向皇帝推荐左宗棠,命儿子代写遗书,说左是“旷世奇才”。

二十余年后,左宗棠带着林则徐的新疆战略资料,提兵入疆,他收复了今天中国几乎六分之一的国土,并且屯田垦荒、凿修水利,将林则徐的计划一一实现。

林则徐死于1850年,正是这一年,他再次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西剿灭方兴未艾的“拜上帝会”运动。其时,他正在福州家中养病,得到消息,拖着病残之身前往,他死在路上——广东普宁县的一家行馆里。一年后,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兵,两年后直捣南京,“拜上帝会”已壮大成为“太平天国”。

人都说,林则徐之死,是成了洪秀全,毁了咸丰。从此,遭受重创的帝国虽然勉强撑了几十年,奈何中间英雄辈出,终不能改变它坠亡的命运。帝国的生存或毁灭,其实早在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就看得很清楚了。

他虽以抵御外敌的强硬态度而著称,却不保守,不拘泥。介于“沿海文武大员并不谙诸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来历”,他有意识地收集外文书籍报刊,着人进行翻译。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精通英、葡两种外语;通过分析西方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他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学习,才能改变国族不被吞覆的命运。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便是他提出的,后经魏源写进《海国图志》,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亲自主持翻译团队,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朝廷的“参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状况,他将英商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文化,他着人翻译了英国人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国志》;他一边销烟,一边着人编译《国际法》,这是中国法学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事。究其然,还是他主张以《国际法》为前提,建立中西方的和平相处、平等互利。

由于历史的巧合,林则徐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可是历史为什么偏偏成全林则徐,而不是其他人,实在于他那开通、敏达的思想,所谓“遇水则柔,遇火则明”,我总想,这大概也是他作为福清人的特点吧。福清是中国有名的侨乡,自古以来,这里的人就不固守本土,有外出谋生、远游的传统。未知是不是临海城市,所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精明,开放,重文,重商……也因此,才会为中国历史贡献出像林则徐这样的一代人杰吧?

◎魏微,女,作家,女,著有《魏微十三篇》等,现供职于广东省作协。

2、林则徐是哪里人,林则徐是在哪里牺牲的

林普晴(1821—1873)林则徐女

林普晴(1821—1873)林则徐女

  林普晴,女,字敬纫,又名俊兰,侯官(今福州市区)人,林则徐次女,生于道光辛巳年(1821)中秋。适沈葆桢。时沈家尚贫寒,普晴下厨灶,理家务,如平民妇女。

【延伸阅读:沈葆桢(1820年-1879年),字幼丹,又字翰宇,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晚清时期的重要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清缪荃孙《续碑传集》卷二十七顾云《沈文肃公传》:“公讳葆桢,字幼丹,姓沈氏,福建侯官人…道光二十六年进士(按:清代无道光二十六年进土科),选庶吉士,改编修……拜两江总督之命,时光绪元年也…五年…冬薨于位,年六十有奇。”】

林则徐是哪里人,林则徐是在哪里牺牲的(福清之子林则徐)

沈葆桢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沈葆桢入翰林,携普晴居京中,生活窘迫之至。

咸丰五年(1855年),葆桢出守九江;

咸丰六年(1856年),摄广信。当年八月,葆桢筹饷河口,太平军杨辅清自吉安猛攻至,初四日陷贵溪,初五日陷弋阳,郡城守卒四百人闻风溃退;初六日,葆桢轻骑归,一吏一役无留。先是,普晴飞书乞援于驻玉山之饶廷选,初七日,廷选书来称水涸不可下。普晴怀印据井賛,坐而待死。初八日,雨不止,信江涨二丈余。初九日,廷选舟抵城下,葆桢徒步迎之。时太平军距郡城四十里。初十日,葆桢随廷选登城,黄旗弥望,饶部虽只千四百人,但太平军初以为空城,今见赤帜,虚实莫测,先以偏师直入,饶部将毕定邦、赖高翔奋起血战,斩数十级,人心始安。战方酣,普晴执爨、挑粥以犒军,将士感泣争奋。十三日,太平军大至,围合,接济断,危险万状。毕、赖二将激励士卒,作背水战。十五日出,大呼陷阵,自晨至戾,毁其长围,军声大振。十七日,太平军败逃。饶廷选七战而围解,普晴名自此闻。(详细可参见链接:林则徐“虎父无犬女 智退数万精兵”的女儿【林普晴】)

咸丰七年(1857年),葆桢以九江道督信防。

咸丰十年(1860年),授赣南道。

咸丰十一年(1861年),朝命葆桢赴安庆大营;

咸丰十二年(1862年),拜抚江,机密文件皆由普晴掌管。葆桢以丁母忧归,应左宗棠荐,出任福建船政,普晴家居10年,积劳多病,卒于同治癸酉年(1873)中秋【生死同日】,享年53岁。

梁鸣谦挽联曰:

父一品,夫一品,箕畴备福;

来中秋,去中秋,明月前身。

奉旨与沈葆桢同祀于沈文肃公祠。

林则徐是哪里人,林则徐是在哪里牺牲的(福清之子林则徐)

林普晴 沈葆桢

林则徐是哪里人,林则徐是在哪里牺牲的(福清之子林则徐)

林沈婚嫁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林则徐六妹林蕙芳嫁给举人沈廷枫为妻,生子沈葆桢。也就是说,沈葆桢是林普晴的姑家表哥,两者是姑表亲。

福州武林沈氏与文峰林氏(林则徐家族)的关系进一步延续,

(1)沈葆桢七子琬庆配林则徐孙女、林聪彝五女步荀;

(2)沈葆桢侄孙女元应适林则徐曾孙、林聪彝孙林翔;

(3)沈葆桢孙、瑜庆长子成鹄配林则徐曾孙女锦嘉。

此外,沈葆桢家族与其他林氏也有较深的渊源:

(1)沈葆桢孙、瑜庆子成栋配台湾板桥林家林尔康女林慕安;(链接:台湾板桥林家花园 藏着那颗跳动的爱中国爱台湾之心)

(2)沈葆桢长子玮庆配黄花岗烈士林文姐姐林德琼;(链接:同盟会“林大将军” 黄花岗烈士林文信札“回家”,祖父是状元)

(3)沈葆桢玄孙女、觐宜女沈苏适黄花岗烈士林觉民侄孙林荣;(链接:“七十二烈士”林觉民,无意功名, 一心为强国 )

(4)沈葆桢孙女、瑜庆长女鹊应适“戊戌六君子”林旭。(链接:戊戌六君子林旭遇害)

本文关键词:林则徐老家在什么地方,林则徐个人资料,林则徐是哪里人士,林则徐是何许人也,林则徐是哪里人的后裔。这就是关于《林则徐是哪里人,林则徐是在哪里牺牲的(福清之子林则徐)》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k.jiuquan.cc/html-4385/
上一篇 君子善假于物也,君子善假于物是什么意思(《荀子》中的十大至理名言)
下一篇 反噬是什么意思,反噬与报应竟然真实的存在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