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灸后怎么看湿气排出】,艾灸怎么知道寒气排出来了,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艾灸后怎么看湿气排出:艾灸之后有这些反应,不要慌张,是出效果了
- 2、艾灸后怎么看湿气排出,艾灸怎么知道寒气排出来了
1、艾灸后怎么看湿气排出:艾灸之后有这些反应,不要慌张,是出效果了
艾灸,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法,自古以来就为民间百姓所用,故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说法。
但是有些人,昨晚艾灸之后并没有那种身体轻盈的感觉,反而身上的病症加重了,或者艾灸完之后出一身冷汗,艾灸完之后出汗上火,其实这些大部分都是身体的排病反应,我们的身体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些症状少则2、3天,多则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都会慢慢消失。如果实在忍受不了,就可以暂时中断几天,但是千万不要在中途放弃,否则就达不到艾灸应该有的效果。
当然如果你实在不放心,最好还是咨询一下相关人士。
1.
艾灸之后病情加重了
有些人做完艾灸之后,感觉到自己的病情反而加重了,比如有些人艾灸自己的脊椎,完事之后脊椎又酸又痛,甚至有点头晕头痛,这是因为我们脊椎那个地方的筋络一直是堵起来的,艾灸之后筋络突然通畅,难免会有反应。实际上这都是正常的排名反应,只要你继续坚持,不需要几天这种感觉就会慢慢的消失,病情也会得到明显的好转。
2.
艾灸之后病情加重
有些人可能在以前得过某种疾病,治疗之后没有犯病。但有可能病根还没有去除。所以,艾灸一段时间,正气一足,以前的老毛病就犯了,我们也叫“勾病”,也叫做返病反应,这就是艾灸在帮助身体去病根。
3.
艾灸之后上火了
艾是一种纯阳之物,当我们做艾灸的时候,艾灸借助火力将药力直送人体经络,遇风去风,遇寒驱寒,逢湿去湿,遇火消火,遇燥去燥。艾灸上火是因为体内病邪盘踞,淤堵了阳气通行的经络,而阳气得不到疏导和传输,就会出现类似上火的现象,我们要做的是——坚持艾灸,祛除病邪,疏导阳气。
如果你的体质属于内火比较大的类型,就比较容易上火,这时候那就要适当减少艾灸的频率和时间,艾灸之后多喝水。还要在艾灸之后进行导火,选穴足三里或者涌泉都可以。
4.
艾灸之后疯狂出汗
对于血虚的人来说,艾灸的前段时间是不会出汗的,大多数是艾灸个10天半月就开始出汗了。
这种现象是艾灸改善体质、扶正祛邪、祛病疗疾的效果反应,无需顾虑继续施灸,随着施灸的药力不断增强,排出的浊水、浊气、废血越来越多,脏腑逐渐恢复功能,艾灸后出的“水”或者“汗”你可以理解为“排湿气”,但这只是皮肤表层,最多只是肌肉里的多余水分;五脏六腑里的湿气只能通过大小便排出来。
2、艾灸后怎么看湿气排出,艾灸怎么知道寒气排出来了
其实,
世界上就"风、寒、暑、湿"四种病。
什么头疼、肚子疼、各种乱七八糟的病,
皆源于这4字,它们之间相生相克。
另外,
身体所有的问题都跟寒有关。
有寒就有湿。
湿可以和寒、热、暑、风等任何一个结党营私,
狼狈为奸。
其中,寒和湿更是好兄弟。
01 湿气藏在"大象腿"里
好多人深有体会,年轻的时候,腿还是比较修长的,到了中年后,"大象腿"就出来了,以为是发福了,其实是寒湿都积聚在了腿上。
腿是一个储藏的器官。年轻时储藏血液,岁数大了,腿没有充足的血液储藏,就只能储藏寒湿这些废物了。
湿为重浊有质之邪,在身体里往往向下走,类水属阴,人体下部亦属阴,同类相求,故湿邪为病,多易伤及人体下部,如水肿、湿疹等病多以下肢较为多见。
肺虚、脾虚、肾虚都可导致水肿,但脾虚导致的水肿尤其体现在腿。因为脾运化水湿,小腿是脾经的主要阵地。
如果你小腿肚发酸发胀、双腿乏力、下肢水肿,那多是水湿聚集在这里的表现。
02 寒气藏在赘肉里
积寒有特定的部位,首先是在后背,其次从臀部往下,一直到大腿、膝腘窝。
我们说"背薄一寸,命长十年",背仅有一层薄薄的肌肉御寒,大椎穴更是寒气的重要入口,后背侵入寒气后会自动累积脂肪御寒。看似是脂肪,其实尽是寒湿。
臀部如果不结实,那它聚的也是寒气,因为臀部处在人体躯干部最低位置,又临近盆腔,是很容易出现寒湿停聚的。
大腿很粗的也多是寒气。上肢有了寒气,寒凝血滞,把腿上的能量阻隔住了,大腿上的能量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循环。
长溃疡、长痘痘,高血压,但是两脚冰凉,这就是身体寒气重但发生阻隔的现象,积热憋在里面,没有出路,只能往上走,因为往上比较顺畅,所以热都在脸上发了。
一、艾灸祛寒,更调节机体自愈力
实际上,我们后背的每个腧穴都跟五脏相通。
"腧"就是通道,直接通到脏腑,在后背这一灸,冰遇到火,"有理也说不清",能把五脏因为受寒处于麻木状态的机能给激活了,各个脏腑协作、运作起来,身体里积的寒、热,自己就顺了。
所以说艾灸这种温暖的力量能让身体各个组织、细胞重新"破冰建交"。
艾灸驱散寒气,温通经脉,但其本质在于为身体补阳气,养脏腑,提高人体自愈力、免疫力。
艾灸祛寒主要穴位:背部腧穴、督脉(百会、命门尤其要灸)
背部腧穴:膈俞、肝腧、脾腧、胃腧
百会是足三阳经与督脉阳气交汇之处,是诸阳之会。
颈椎、胸椎心俞部位、腰椎这三个部位也是背部最容易淤堵的地方,一个部位艾灸60分钟,如果臀部也是常年凉凉的,也可以艾灸,祛除臀部寒冰。
二、艾灸祛水湿
艾灸祛水湿主要穴位:水分穴、足三里、丰隆穴、解溪穴、太白穴。
如果记不住穴位,那就顺着小腿内侧脾经从上往下灸,湿气重的人,刚开始灸可能会有刺痛感,坚持灸下去,你会发现,连腿都会变美。
另外要少吃盐去水肿,因为经常吃多盐的食物,容易令体内积存过多水分,形成水肿。
本文关键词:艾灸后怎么看湿气排出视频,肚子艾灸后怎么看湿气排出,肚脐艾灸后怎么看湿气排出,艾灸后怎么看湿气排出图,艾灸后怎么看湿气排出水泡。这就是关于《艾灸后怎么看湿气排出,艾灸怎么知道寒气排出来了(艾灸之后有这些反应)》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