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是底线思维】,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什么是底线思维:经济日报:把底线思维贯穿始终
- 2、什么是底线思维,什么是底线思维
1、什么是底线思维:经济日报:把底线思维贯穿始终
来源:经济日报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以“六保”促“六稳”,是党中央基于底线思维提出的重大战略。“保”是“稳”的基础和前提,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收官夯实基础。当前,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首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风险挑战的准备,把底线思维贯穿始终。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何为“底线思维”?就是要求我们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眼下看,无论是世界经济有可能深度衰退、国际环境动荡不安,还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矛盾风险交织叠加,都在警示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既要警惕“黑天鹅”,又要防范“灰犀牛”,这就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搞清楚底线在哪里、风险在哪里,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准备,拿出相应对策,从而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可控性,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进一步看,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是辩证统一的。从“稳”到“保”、“稳”“保”并举,并非调低目标、放松要求的消极之势,也不是偏移宏调政策方向的一时之举,而是直面问题挑战的积极举措,凸显的是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稳”可以理解为有一定弹性区间,实现“六稳”是目标;“保”则更强调底线思维,保不住底线就可能出问题。把该“稳”的“稳得住”、把该“保”的“保得实”,才能稳住经济的基本盘,兜住基本民生的底线,为眼下渡过难关赢得时间、创造条件,为稳中求进、进中取胜打下坚实基础。
把底线思维贯穿始终,要在保就业、保民生、保企业上进一步持续发力,取得新成效。一方面,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六稳”和“六保”之首均与就业有关。保住了就业,居民就有收入,基本民生也就保住了。这是最大的底线所在。为保就业,中央提出了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加强技能培训等各项措施。当务之急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这些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在保市场主体上下功夫。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占到市场主体的90%,而且创造了80%以上的就业。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今年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普惠金融等政策力度大、覆盖面广、及时有效,对稳住企业生产经营和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之后还要增强宏观政策实施的时效性,坚持并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对企业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让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夯实底线思维须臾不可放松,但守底线不是目的,争取最好结果才是目的,要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因此,我们既要立足当下,布应时之举,发挥好宏观政策协调机制作用,盘活用好存量资源,做到粮食生产稳字当头、煤电油气安全稳定供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回归正轨;又要放眼长远,谋长久之策,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不动摇,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2、什么是底线思维,什么是底线思维
让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说起。
英国的一份著名报纸,曾经举办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科学家。
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人,使人们免于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的厄运。

第二位是核子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子战争,使地球免于遭受灭亡的绝境。
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地种植食物,使几千万人脱离饥荒的命运。
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的两人得以存活。请问,该丢下哪一位科学家?
问题见报后,很多热心的读者纷纷把自己的答案投给报社。回答大多集中在讨论哪一位科学家的重要程度上,有人说环保重要,有人说核子重要,有人说粮食重要。为此,各方支持者争吵不休。

结果出来了,众多的回答都与大奖无缘,最终,偏偏是一个小男孩答对了题,中了大奖。小男孩的答案再简单不过了——"丢下那个最胖的人"!
为什么?
因为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热气球超重坠毁",而不是任何其他科学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底线,就是热气球的重量。所以,"减重活命"——在这个故事里就是底线答案。至于谁能对社会贡献最大,那是等到科学家能活命之后才能够讨论的问题。
我们再看另一个例子。大家一定都知道,轮胎是汽车的标志之一。没有车轮,那就是轿子,而不是车子。
没有轮胎,车是开不了的,开不了的车子还不如走路好。所以说,车轮就是车子的"底线",没有"底线"的"车子"就不能称其为"车子",至多,只是个趴在地上的铁壳子而已。

又如,水是生命的源泉,人体中存在有近于60%的水分。科学证明,一个人只要能保持一定的饮水量,即使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存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1995年1月17日,日本发生了震惊世界的7.1级"阪神大地震"。地震过后的第12天,人们在废墟下的一所地下室里,救出了一名男子,该男子成功存活至今。据这名男子说,在这12天里,他主要是靠饮自己的尿液来维持生命。
对一个受困于地震后废墟中的人来说,活命是最基本的结果。要实现这个结果,就要满足生命存活的"底线",在这个例子里,饮水对于人的生命来说就是"底线",而衣服等其它物品则不是。
本文关键词:什么是底线思维,什么是底线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底线思维能力,什么是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什么是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的关系,什么是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这就是关于《什么是底线思维,经济日报:把底线思维贯穿始终》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