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辛亥革命纪念日】,辛亥革命110周年回顾缅怀,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辛亥革命纪念日:10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日
- 2、辛亥革命纪念日,辛亥革命110周年回顾缅怀
1、辛亥革命纪念日:10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日
今天,10月10日
辛亥革命的纪念日
107 年前的今天,爆发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这次革命
是 20 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这次革命
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
在政治上、思想上
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影响
废除帝制
辛亥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随着封建帝制的废除,依附于封建帝制的种种丑恶制度也被次第扫除,例如世袭制度、太监制度、包衣制度等等。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民主共和意识的积聚,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
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辛亥革命不但从行动上坚决地打倒皇帝,并从舆论上对君权神授观念和皇权思想进行鞭挞和批判,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探索救国兴邦的道路打开了新的思想境界。
剪掉辫子
废除缠足

除旧布新
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辛亥革命的实际政治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政治体制的革故鼎新带来了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面貌为之一新。正是这些新的变化,打开了中国通向现代化的闸门。更为重要的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基本上都受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启蒙,然后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经济发展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启蒙革命
武汉地区的军事遭到挫折,但武昌起义造成的革命形势是反动力量无法扭转的。武昌起义后,短短一个多月,全国有14个省先后宣告“光复”和独立,革命风暴席卷神州大地,最后终于推倒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尽管以后还出现过几次短命的复辟丑剧,武昌起义终究导致了中国2000多年来封建王朝统治的结束,它的历史意义是不能抹煞的。
国际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引领革命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以孙中山的后继者自励,从来都尊崇孙中山为中国民族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孙中山及一切革命者们憧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变为现实。
男女平权
中国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新式女子教育产生发展,辛亥前后在社会上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的新知识女性。她们关心国事,振兴女学,创办报刊,组建女性团体,办实业,投身反清革命,争取男女平权,使女界呈现一派活跃气象。因此,妇女的觉醒成为当时中国最亮丽的风景。

纪念,需要我们回首,复原历史的本真,知道我们的今天是如何来之不易。107 年后的今天,再次回顾昔日的辛亥革命,我们应感谢有这么一场革命,将长期束缚与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中的人们解放出来,彻底瓦解那些糟粕,平等民主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志丹网宣
2、辛亥革命纪念日,辛亥革命110周年回顾缅怀
辛亥革命背景辛亥革命纪念日是每年公历10月10日,是为了纪念推翻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的节日,民国政府称“双十节”, 是中华民国的诞生日。
今年是辛亥革命纪念日107周年。
★
清朝衰落
以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 。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1895年中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势。
革命党反清运动
1905年7月,孙中山、黄兴等70余人在东京集会,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

革命派积极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使中国同盟会的精华遭到重大损失,但有力地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扩大了革命影响。
立宪运动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国内舆论是一致认为,“此战诚为创举,不知日立宪国也,俄专制国也,专制国与立宪国战,立宪国无不胜,专制国无不败。”要求清政府推行宪政。立宪人士积极奔走,立宪发展为一种全国性思潮 。
保路运动

-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正式发布“铁路国有”上谕。1911年6月17日,四川民间各团体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
- 1911年9月8日,成都附近农民在中国同盟会和会党组织哥老会的领导下组成保路同志军起义。
1911年的成都街头抗议铁路国有化的人群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武昌起义第一枪
南北相持
- 1911年10月12日,革命党人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二标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赵承武等在汉阳发动起义。
- 1911年11月1日,袁世凯自安阳抵达湖北萧家港,正式出山。
- 1911年12月20日,孙中山经香港归国,胡汉民、廖仲恺等乘兵舰到港迎接。

1911年12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的各省代表
南北议和
- 1911年12月28日,南北议和谈判开始。
-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举行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孙中山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

★ 辛亥革命结果 ★
1912年2月2日
清廷举行御前会议,会上决定退位,以取得革命党人的优待条件。
1912年2月13日
孙中山提出辞呈,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
宣告退位时的皇帝溥仪和摄政王载沣
辛亥革命影响辛亥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传播了民主思想;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武汉地区的军事遭到挫折,但武昌起义造成的革命形势是反动力量无法扭转的;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抗战之际,面对共同的敌人,建立最广泛的抗敌统一战线成为爱国人士关切的问题。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 “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对辛亥革命中各政治力量的联合,促成革命成功,给予充分肯定。1945年,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对于辛亥革命的成功做了进一步解说。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国共产党是从反帝反封建角度来探讨的,这和中国国民党从是否实现三民主义任务的角度探讨,是不相同的。毛泽东在三四十年代形成的关于辛亥革命性质、地位和成功的论断,后逐渐成为被普遍接受的观点。

毛泽东曾说过:“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辛亥志士为推翻清朝统治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孙中山为振兴中华、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努力,正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借鉴的精神。
铭记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气节,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所在。历史峥嵘岁月,不会湮没在尘埃中,相反,它将深深铭记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里,随着时间的流逝,历久而弥新。

我们已无法亲眼见证辛亥革命,只能隔一银屏沐浴当年革命者们闪烁着光芒的理想。他们为了心中的信仰,用鲜血乃至生命推动了历史进程。那不是虚幻的情怀,也不是无端的狂妄,而是一种对国家真实的爱与热忱,一种救国救民的热切希望。时至今日,此情当存。
辛亥革命渐渐远去,在某种意义上,却也一直在我们身边。在新时代,我们要学习孙中山等老一辈革命党人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情怀,“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的献身精神,关心民生疾苦、立志为百姓谋福祉的高尚品德,顺应时代潮流、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不畏挫折,锐意进取。吾志所向,一往无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今日,10月10日,纪念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107年纪念日。此刻,请让我们为救人民于水深火热的先辈们,致敬!缅怀先烈,纪念过去,当下努力,展望未来!

本文关键词:辛亥革命纪念馆简介,辛亥革命纪念日是几月几日,辛亥革命纪念日图片,辛亥革命纪念日活动主题,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这就是关于《辛亥革命纪念日,辛亥革命110周年回顾缅怀(10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日)》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