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于洋回归富国了吗,潮起之下有人反思,有人回归

关于【于洋回归富国了吗】,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于洋回归富国了吗:又见名将奔私!潮起之下有人反思,有人回归
  • 2、于洋回归富国了吗,一年后重返老东家

1、于洋回归富国了吗:又见名将奔私!潮起之下有人反思,有人回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域 深圳报道

明星基金经理“奔私” 热潮还在延续。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最新名单显示,上海润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10月17日完成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总经理是汇添富基金原百亿基金经理雷鸣。

随着上海润时私募完成备案,雷鸣也正式开启了“奔私”创业路。

事实上,今年以来,市场掀起新一轮“公奔私”潮,顶流基金经理董承非、宝盈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肖肖、易方达基金名将林森等先后转战私募。

有私募人士表示,在缺乏赚钱效应的当下,这一轮大佬们的“奔私”之路显得艰难许多,想要延续甚至超越先前的辉煌实为难事。

百亿基金经理自立门户

上海润时私募成立于今年8月10日,其实际控制人是今年从汇添富基金离职的百亿基金经理雷鸣。

备案信息显示,上海润时私募注册资本1000万元,由上海润时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雷鸣共同出资设立,认缴比例分别为65%和35%。其中,雷鸣也是上海润时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大股东。

在此之前,雷鸣在汇添富基金工作近15年。2007年6月,雷鸣加盟汇添富基金,历任公司投资研究总部研究员、基金经理、权益投资副总监等。

2014年,雷鸣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管理过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汇添富蓝筹稳健灵活配置混合等多只基金,其管理的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基金在任职期内回报率达到378.91%,汇添富蓝筹稳健混合基金的任期回报也达到了248.89%,截至离职前,雷鸣的管理规模超过了百亿元。

对于今年的市场,雷鸣在今年9月参加活动时表示,今年以来市场投资主线聚焦在能源,包括石油、煤炭等旧能源和新能源上。目前这两条主线仍在不断地发散,围绕产业链的上下游不断扩散。

雷鸣认为,当前服务、消费等行业有可能是最低点,蕴含了很多机会。同时火爆的新能源领域仍然可以找到机会。

有人反思,有人回归

基金经理“转私”大致有两个方向,加入已有的私募平台或者自立门户创建私募机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这一批“转私”的公募大咖大多选择自立门户,但因今年市场动荡加剧,这一轮创业的大咖们成绩都不是很理想。

2020年5月,在东方红资管坚守了22年的明星基金经理林鹏被曝将离职创业;8月,由林鹏担任法人代表的上海鹭港汇一资产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10月,鹭港汇一开售首支私募基金——鹭港汇一远景系列,首日即卖出150亿元。

林鹏“奔私”后的一系列举动都引发市场关注,然而业绩说明一切,林鹏“奔私”后业绩归于平庸。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截止2022年10月,鹭港汇一成立一以来累计亏损8.34%,近一年亏损17.13%。目前鹭港汇一在管基金107只,其中有业绩披露的产品悉数负收益。

今年3月底,林鹏针对投资者举办了一次公开交流会,对业绩进行了反思。林鹏表示:我们给所有的客户表示诚恳的歉意,我们确实对自己非常不满意,但是我们没有躺平,还是在非常努力的经营投研团队。林鹏反思过去一年犯过的错误,认为团队过度执着于均值回归和逆向投资,应该学会“妥协”。

与林鹏一样,笃慧的“奔私”之路同样不好走。

2021年3月,长期担任中泰证券钢铁行业首席分析师、中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的笃慧宣布离职并转型买方创立上海领久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截止目前,上海领久旗下基金共有12只,累计收益亏损6.38%。

富国基金知名基金经理于洋也是这一轮“公奔私”潮中最早一批“奔私”的基金经理,不过与林鹏等不同,于洋在“奔私”后又选择了“返公”。

2020年6月,于洋以个人职业发展为由向富国基金提出辞呈,随后于9月创立上海钦沐资产管理,其中于洋占股39%。上海钦沐发展很迅速,短短一年管理规模就达到了20-50亿元区间。不过在2021年10月,工商信息却显示上海钦沐变更了股东名单,于洋已经退出。紧接着于洋发布了《给持有人的一封信》,谈到创立私募基金相关的运营事务占据了他太多的精力,使得他无法专注于单纯的投资工作,投资业绩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多因素考虑下他决定结束这一段私募历程。

结束了私募历程的于洋选择了回归老东家。2021年12月31日,富国基金发布公告称增聘于洋为富国新动力灵活配置基金的基金经理。目前于洋名下在管基金有两只:富国新动力灵活配置、富国阿尔法两年持有期,管理规模76.6亿元。

“公转私”不容易

董承非、林森等不是第一个“奔私”的公募大咖,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Wind数据显示,基金经理离职最高峰发生在2021年,全年合计有301名基金经理选择离开。截至10月19日,今年以来也有245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118家基金公司。

从明星基金经理的去向来看,设立或加入私募基金成为一个重要选项。

百嘉基金董事、副总经理王群航表示,基金经理“公转私”现象一直存在,通常来说,经历过一轮大牛市后,绩优的基金经理往往会收获财富和市场知名度,这更有利于随后在私募发行新产品募集资金。

深圳某私募基金人士认为,基金经理“奔私”的原因,一方面是基金经理积累了优秀的历史业绩以及稳定的客户群体,另一方面是私募行业灵活的合伙人制度、高额的业绩分配诱惑、相比公募公司更大的话语权都吸引着基金经理前往。但是相应的,私募基金追求绝对收益,且缺乏有支撑的投研和风控体系,对基金经理的能力要求更为全面。

多位私募人士也表示,对于基金经理而言,“奔私”意味着更具有想象空间的未来,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不过,随着优秀人才的加入,私募行业的整体发展也将有所提升。

2、于洋回归富国了吗,一年后重返老东家

先“公奔私”,加入上海钦沐资产,随后又“私返公”,于洋短暂涉足私募行业一年多之后,重返老东家富国基金。

成名于富国精准医疗的于洋近日再次回归公募基金公司。

富国新动力于2021年12月31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増聘基金经理于洋,与刘博一同管理该基金。于洋曾是吸引众多基民关注的基金经理,他曾于2020年6月从富国基金离职,同年9月加入上海钦沐资产,于2021年11月离职。

对于于洋重返公募,并且还是自己的老东家,许多持有他曾经管理的基金的投资者表示将会继续跟随和支持。

于洋重返公募

先“公奔私”,加入上海钦沐资产,随后又“私返公”,于洋短暂涉足私募行业一年多之后,重返老东家富国基金。

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海钦沐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上海钦沐资产”)成立于2020年5月,前身为莞商资产管理(上海)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020年6月,于洋出资195万元入股上海钦沐资产,持股比例在39%,并担任投资总监。2021年10月,于洋退出上海钦沐资产股东。

私募排排网显示,于洋曾管理的私募产品已经清盘。在于洋退出前,上海钦沐资产的规模一度来到50亿大关。中基协官网显示,上海钦沐资产目前的高管有两人,分别是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董事总经理的柳士威和合规风控胡宜,此前还有一位高管罗林已经不在名单之上。

据了解,柳士威和于洋曾有过安信证券的共事经历,罗林和于洋曾有过富国基金的共事经历。柳士威曾有过明星私募源乐晟研究总监的工作经历,在明星基金经理于洋离去之后,上海钦沐资产回到“单核时代”。

据相关媒体此前报道,于洋在2021年11月就向私募基金持有人发送了一份解释信:“基于绝对收益的目标,今年以来我对投资体系进行了持续的思考和调整,也尝试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应对,经过持续思考及尝试之后,我认为目前个人的投资风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获得较好的绝对收益;其次在创立私募投资基金以来,运营方面的事务占据了不少精力,无法专注于单纯的投资工作,多方面因素导致在投资业绩上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偏离了公司创立时追求卓越的初衷,基于对投资者负责的考虑,而非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我将在近期结束自己对原有基金产品的管理。”

至于于洋本人是自愿回归,还是富国基金的邀请,相关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专注全市场成长股

根据富国基金于2021年末发布的公告,于洋已经于2021年12月30日任职富国新动力基金经理,与基金经理刘博一同管理基金。

不论是在公募还是私募,于洋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此前,于洋从富国基金离职时,有不少投资者向记者询问如何能买到于洋的私募产品,如今,于洋回归公募这一举动,又引起了不少基民的注意。“欢迎于洋回家”,有基民在富国新动力下方的评论区表示,会跟投于洋管理的基金。还有基民表示,正是因为于洋当年出走富国基金,才会选择赎回其曾管理的基金,如今会再次买入。

公开资料显示,于洋本硕均是生物医药相关专业,拥有超过10年的证券从业年限,2015年加入富国基金,2017年开始管理公募基金。截至2020年6月,曾管理过富国新动力、富国医药成长30、富国生物医药科技A、富国医疗保健行业A、富国精准医疗,其中,富国精准医疗、富国新动力都是其管理的优秀产品。

天天基金网显示,于洋曾于2017年10月25日至2020年6月5日管理富国新动力,任职回报率达到140.61%,曾于2017年11月17日至2020年6月5日管理过富国精准医疗,任职回报率达到154.01%,这是他之前管理公募基金时间最长的两只基金,同类排名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得益于医药行业的研究背景,于洋管理的富国精准医疗曾在2018年上半年获得全市场第一的排名,到了2018年下半年医药股暴跌的时候,于洋选择及时减仓躲过了行业的大跌。回归公募之后,目前于洋只接管了一只公募基金——富国新动力,但不是医药主题基金。近一年医药股整体涨幅相对其他大涨的板块落后,对于他这位医药科班背景出身的基金经理而言,是否存在机会,备受众多投资者关注。

但实际上,于洋并不是一名只投医药股的基金经理,从其曾管理的富国新动力就能看出,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富国新动力的重仓持股中,除医药医疗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外,还重仓了电子、旅游酒店、白酒、软件等。于洋曾更希望成为一名成长风格的全市场基金经理,他曾向媒体表示,自己的能力圈在挖掘优秀的成长股,除了医药领域之外,还有一些领域的机会也同样不容错过。

某公募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公私募面对的投资者人群不同,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各有优势。而一些基金经理从私募重返公募,这部分人可能还是觉得公募相对来说,某些方面更好。

记者:夏悦超

编辑:陈偲

版式:陆怡雯

封面供图:张力

精选阅读

A股红盘收官!2022年,这些行业值得关注……

2021年A股十大关键词,看看你错过了什么?| 回眸2021

于洋回归富国了吗,潮起之下有人反思,有人回归

券商 基金 期货一手资讯

邮箱 :ifnfundnews@126.com

于洋回归富国了吗,潮起之下有人反思,有人回归

于洋回归富国了吗,潮起之下有人反思,有人回归

球分享

球在看

本文关键词:于洋退役后去向,于洋经历了什么,于洋是富二代吗,于洋现状,于洋哪一年的。这就是关于《于洋回归富国了吗,潮起之下有人反思,有人回归》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k.jiuquan.cc/html-5441/
上一篇 疣的分类与治疗,还有这几种疣也很常见
下一篇 什么叫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详解(透水混凝土的概念及应用大全)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