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析一下这首吃瓜】,蔬食诗,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歪说诗经(吃瓜篇1)万万没想到,诗经竟藏了这么大的瓜
- 2、解析一下这首吃瓜,蔬食诗
1、歪说诗经(吃瓜篇1)万万没想到,诗经竟藏了这么大的瓜
周平王东迁洛阳的时候,八十二岁的卫武公也去了帮忙搬家。
你以为八十二算老了吗?人家身体好啊,卫武公活到了105岁,而且品德优良,有文才又能听规谏,后来当官到周国总理——“入相于周”,最最气人的是,长得还帅~~~~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卫风·淇奥》
译文注释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这首诗据说就是当年流行劲歌金曲,现在叫《嫁人就嫁武公这样的人》。
但是再帅的老汉,终有死的时候。公元前758年,活了100多年的卫武公终于死了,卫庄公继位。——童鞋们,藏在《诗经》里的牵连多国纵横三生三世的一连串大戏马上就要开演了!
故事围绕三个齐国的美女展开,齐国公主,当时还姓姜。
庄姜
卫庄公即位不久,迎娶齐庄公的女儿、齐国公主庄姜为夫人。
庄姜,是个绝世的美人。据说她出嫁时,卫人倾城而来,争睹她的风采。(嗯,长得丑的是进不了诗经的)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卫风·硕人》
译文注释
好个修美的女郎,麻纱罩衫锦绣裳。她是齐侯的爱女,她是卫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胞妹,她是邢侯的小姨,谭公又是她姊丈。
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
好个高挑的女郎,车歇郊野农田旁。看那四马多雄健,红绸系在马嚼上,华车徐驶往朝堂。诸位大夫早退朝,今朝莫太劳君王。
黄河之水白茫茫,北流入海浩荡荡。下水鱼网哗哗动,戏水鱼儿刷刷响,两岸芦苇长又长。陪嫁姑娘身材高,随从男士貌堂堂!
二千多年过去了,庄姜之美,到今天仍是普世审美标准: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又修长又苗条,又时髦又高贵。
但这样的美人,卫庄公居然不喜欢,他喜欢的是陈国的厉姒。
可怜的庄姜,只能默默写下《柏舟》这样的诗篇来排遣忧闷。
汎彼柏舟,汎亦其流。耿耿不寐,
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
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
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
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
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卫风 ·柏舟》
译文注释
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
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
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
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同样不如意的,还有庄姜的侄女——宣姜。
宣姜
卫宣公本来为太子公子伋(急子)娶妻子,把宣姜迎娶到卫国。但卫宣公见宣姜是个美人,就趁急子出使郑国的机会,自己把宣姜娶为自己的夫人。
之后宣姜生下公子寿、公子朔两个儿子。一出荒唐的闹剧发生了。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急子原本是太子, 公子朔欲夺太子之位,便诬告太子伋阴谋不轨。
宣公被公子朔挑拨得昏了头想废黜太子伋,立公子寿为太子,于是派太子伋出使齐国,派人冒充盗贼在半路杀了他。
宣姜让长子公子寿密告太子伋,劝他逃离外国。太子伋拒绝了,公子寿只好在太子伋船上请他饮酒,他想代替太子伋受死。他持白旄到了卫国边境莘地。杀手见到白旄以为他就是太子伋,于是杀了公子寿。太子伋酒醒了,看到一旁弟弟的尸体,大哭:“被杀的应该是我啊!”
然后……杀手又杀了太子伋。
《二子乘舟》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邶风 ·二子乘舟》
译文注释
两个孩子乘木舟, 顺江漂流去远游。
时常挂念远游子, 心中不安无限愁。
两个孩子乘木舟, 顺江漂流去远游。
时常挂念远游子, 该不遇上险与祸?
宣公两个儿子都死了,只好立公子朔为太子。次年(前700年),宣公薨逝,太子朔即位为卫惠公。却在即位不久后被太子党反杀,被赶出卫国。
但这姬朔却是厉害,十年后,他竟然带着齐国的军队杀回来了,于是再次上台。
而他的母亲宣姜的命运,却发生了奇怪的变化——齐襄公为了保护妹妹,强迫卫宣公的庶子、急子的弟弟公子顽娶宣姜为妻。
后来,宣姜又生了五个孩子: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命运戏弄,柔弱的宣姜竟有如此强大的气场:父亲是国君,哥哥是国君,丈夫是国君,三个儿子是国君,两个女婿是还国君……
这一家的故事没完,后面更精彩(乱来)!我们明天继续哦……
2、解析一下这首吃瓜,蔬食诗
刘傲夫先生的口语诗语言都很随便,这是一种特点。我日前曾点评一位在他下面留诗的条友,说这位条友的口语诗已经很对刘先生的路子,只是如果语言再磨磨棱角就更像了,现在想来,所谓磨磨棱角或许意思不妥,应该说更放开一些,再随便一点,这样才能深得傲夫先生口语语言之三昧。
以下是前些时写的一首韵体口语诗,虽然看着齐整,但是语言已经十分放任随便了。都知道写古典类诗语言要突出精炼,太随便了是大忌,就比如前些时余秀华的一首,我不好给它确定性质,不知道它应该叫什么。对于律诗,其实我对条友的作品都是很包容的,并不怎么强调固定的平仄格式,粘不粘也无所谓,更重视的是读出来的语感和表达出来的情境,形式上大致像那么回事就可。但是余秀华那个,嗯,我不好说它算什么,貌似油也不是这么打的,不信您可以看看署名张宗昌将军的那些,其中有些甚至可以称为经典。
余秀华女士这一首,我就是想强制说服自己认为这是仿七律也真的无能为力,虽然可以看出她已经在努力于中间两联的对仗了,但是仍然感觉一团血肉模糊,打油既谈不上,顺口溜吧也不顺,开玩笑似的韵也不好好押,说口语吧倒是有许多口语,可是夹生不熟,还有几分文绉绉式的造作。
不说她了,现在看看这首吃瓜诗:
吃瓜
诗/玄珠
刚才吃个瓜
籽少瓤挺沙
瓜皮我扔了
滑倒一大妈
不是我手欠
不是我太渣
本想喂喂狗
咋就出溜她
这一首《吃瓜》通篇都是口语,虽然有些精炼,虽然押韵,但仍然都是生活中随时可能会说出来的语言,只是剔除了生活中可能会衍生出来的许多废话。我认为,口语并不等于废话,口语入诗,仍然应该有的放矢,一句话出现在这里就要有它的使命。
吃瓜,籽儿少瓤沙,自然吃得很痛快,但是随手乱扔瓜皮显然有失社会公德。但是自己任性地这样做了不算,受到别人指责还要巧言令色,强词夺理,给自己辩护,别人说你手欠,别人说你是渣一概不听,全狗驳回,还给自己的无理行为找借口,说自己是打算喂狗的,狗子饿了,那么可怜,我这是满满的善意,你们却一点儿都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还横加指责,你们的良心就不会痛吗?明明自己行为有失检点,被人置疑指责,却偏偏要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群嘲大众,这个画面感还不够突出吗?关键问题是,狗子它又不是羊,也不是猪,它吃瓜皮吗?所以更加突出了这个人物形象掩耳盗铃的丑态。
口语诗看似浅薄,其实是有深度的,所以我一直在尝试体验,摸索门径,因为真理需要事实检验,有没有价值需要身体力行地体验,凡事若有成见在先,从一开始就不相信,那么真理便已失之交臂。
我的这一首吃瓜不只押韵,起承转合也是具备的,当然需要深一层的体会,可以说是口语诗韵律化的一个尝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绝非游戏搞怪的泛泛之作。
本文关键词:吃瓜歌视频,吃瓜歌词,吃瓜的音乐,吃瓜群众歌词,吃瓜歌ppt。这就是关于《解析一下这首吃瓜,蔬食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