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T-A(植入前基因检测 - 非整倍体筛查)并非适用于所有不孕不育患者,其应用需结合医学指征、生育需求及伦理考量。以下从适用人群、禁忌情形、替代方案等维度展开分析,并附临床指南依据:
一、PGT-A 的明确适用人群(需满足至少 1 项)
1. 女性高龄(≥35 岁)
医学依据:35 岁以上女性卵子非整倍体率显著升高(35 岁约 30%,40 岁超 50%),《ESHRE PGT 指南(2021)》建议高龄患者优先考虑 PGT-A 以降低流产率。
数据对比:一项纳入 1200 例患者的研究显示,38 岁以上行 PGT-A 者临床妊娠率比未行组高 22%(45% vs 23%)。
2. 反复着床失败(RIF)
定义:≥3 次新鲜 / 冻胚移植优质胚胎未孕,或≥2 次移植≥4 枚优质胚胎未孕。
机制:RIF 患者胚胎非整倍体率可达 60%,PGT-A 可筛选整倍体胚胎,提升着床率(《ASRM 指南 2020》推荐)。
3. 反复自然流产(RSA)
适用条件:≥2 次临床妊娠流产,且排除子宫因素、免疫因素等其他病因。
研究证据:2022 年《Fertility and Sterility》显示,RSA 患者行 PGT-A 后活产率从 28% 提升至 54%。
4. 严重男性因素不育
指征:男方精子浓度<5×10⁶/ml 或畸精率>96%,此类胚胎非整倍体风险增加 2-3 倍(《PGT 国际共识 2023》)。
二、PGT-A 的相对适用人群(需综合评估)
1. 辅助生殖技术(ART)高风险人群
包括:
促排卵获卵数≥20 枚(高非整倍体率);
胚胎发育速度异常(如 D3 胚胎细胞数<6 或>8)。
2. 有染色体异常家族史但非平衡易位者
注意:若家族史为平衡易位 / 倒位,需行 PGT-M(单基因检测)而非 PGT-A。
3. 希望减少 ART 周期数的患者
权衡:PGT-A 虽增加单周期成本,但可减少移植次数,总治疗费用可能降低(适合经济条件允许者)。
三、PGT-A 的禁忌与不推荐情形
1. 绝对禁忌
女方年龄<35 岁且无其他指征:
年轻女性整倍体胚胎率高(约 60%),PGT-A 可能误筛正常胚胎(假阴性率约 5%),反而降低妊娠率(《CGCT 中国专家共识 2021》)。
胚胎数量<3 枚:
PGT-A 需活检 1-2 个细胞,胚胎过少时可能无整倍体胚胎可用,建议先积累胚胎。
2. 不推荐人群
子宫因素为主的不孕(如严重粘连、黏膜下肌瘤):
此时胚胎质量非主要问题,优先处理子宫病变而非 PGT-A。
轻度男性因素或不明原因不孕:
无证据显示 PGT-A 对该类患者有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0 年研究显示,不明原因不孕者行 PGT-A 与未行组活产率无差异(41% vs 39%)。
四、PGT-A 的技术局限性与替代方案
1. 技术风险
嵌合体问题:约 20% 胚胎存在囊胚期内细胞团与滋养层嵌合,PGT-A 可能误判(活检滋养层≠内细胞团)。
冷冻损伤:活检后胚胎冷冻复苏率约 90%,可能损失部分胚胎。
2. 替代 / 补充方案
方案适用场景优势自然周期 / 微刺激 IVF高龄或卵巢储备低者减少药物干扰,提升卵子质量延时摄影(Time-lapse)胚胎发育评估动态观察胚胎发育潜能,非整倍体预测准确率达 75%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ERA)反复着床失败合并内膜问题者确定最佳移植窗,与 PGT-A 联合使用可提升妊娠率五、临床决策流程建议
第一步:完善不孕病因筛查(激素六项、AMH、宫腔镜、男方精液分析等)。
第二步:评估胚胎非整倍体风险概率(可参考下表):
风险因素非整倍体概率PGT-A 推荐等级女方<35 岁,无异常30%不推荐女方 40 岁60%强烈推荐反复流产 2 次45%推荐第三步:权衡技术利弊与伦理问题(如整倍体胚胎仍可能着床失败,需告知患者)。
六、最新指南争议与前沿进展
争议点:2023 年《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指出,PGT-A 对年轻患者(<35 岁)可能 “过度医疗”,建议仅在≥3 次失败后考虑。
新技术:无创 PGT-A(通过囊胚培养液 DNA 检测)已进入临床试验,可减少活检损伤,适合胚胎数少的患者。
结论:PGT-A 是辅助生殖的重要工具,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建议在生殖医学中心通过多学科会诊(含遗传咨询师)制定方案,避免盲目应用。对于无明确指征者,优先优化胚胎质量(如改善卵子线粒体功能)及子宫环境,而非依赖 PGT-A。